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能,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运动乐趣,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值得我们体育老师认真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作为教师要用心去理解《新课标》,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首先应当明确,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强身健体,让学生养成勤于锻炼和乐于锻炼的习惯。在教学中不应该把整节课都用来集体练习,而应多给学生们自由活动的时间。
例如在教学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一节课时,教师除了先对学生进行熟悉球性练习和教给学生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方法要领外,还让他们做游戏“拦截‘飞毛腿’”,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活动的时间, 让他们在自由活动中感受到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除了体育课,还要提倡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从而将锻炼渗透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同时,教师应利用各种渠道向学生灌输体育锻炼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起来,以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促进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丰富课堂内容,变换课堂形式
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随时和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同学结为组合,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不但提高了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以及完成动作的质量,而且扩展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学会了互相协作与帮助,体验了被助与助人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另外,同一个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必要时应考虑到男生女的强度分配,个别动作要分开练习;当学校的体育器材不够或出现损坏时,可以启发学生自制一些简单的器材。丰富多样的体育课堂能让学生们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技能,提高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三、关爱学生,积极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课程要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中,融洽的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