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卫生小城镇建设经验
文明卫生小城镇建设经验
彝良县城始建于1909年,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小城镇。多年以来,由于受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县城规划建设滞后,管理不到位,“脏、乱、差、挤”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地影响了彝良地方形象,影响了彝良人的形象,极大地阻碍了全县对外开放的发展步伐。面对这种状况,县委、政府痛定思痛,狠下决心,切实把城市建
设和管理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从2001年12月我县城市综合治理整顿万人动员大会开始,拉开了县城“六大秩序”治理整顿管理序幕。()两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全县上下各级各有关部门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彝良实际,紧紧围绕建设县城“一湖二环四片区”精品旅游文明卫生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民动员,克服了建设资金缺乏、管理基础薄弱、管理队伍力量不足等诸多困难,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严格管理,使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日常化的管理轨道,县城“脏、乱、差、挤”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始终保持了优美、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市民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文明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树立了彝良良好的地方形象,受到国内外来宾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加强了乡级集镇管理,形成了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建队伍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强化队伍建设。2000底,我县就组建了城管监察大队,负责城市管理工作,但由于力量薄弱,管理效果不明显。为确保真正管到位,2001年底,成立了由1名政府副县长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城市管理工作。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落实了政府办一名副主任兼任主任,专职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此项工作,改变过去多个部门实施多头管理,实际无法实施有效管理的状况,理顺了管理体制。办公室下设“一队、一站、四个中队”分工负责开展工作。即: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全县抽调12名精干人员组成,落实了编制,负责城市规划建筑等秩序管理;角奎环卫中队,聘请了69名环卫工作组成,负责全城14条街道的保洁工作;交通秩序管理中队,由交警队抽人组成,负责交通秩序管理;河道秩序管理中队,由水利局抽人组成,负责河道秩序管理;城市管理警察中队,由公安局抽人组成,负责为城管工作保驾护航。同时,对全县18个乡镇设立了集镇管理所。管理经费由县城干部职工每年每人承担50元的城市管理维护费和财政预算解决,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同时,县委政府每季度听取一次城管工作专题汇报,城管委每月召开一次城管工作专题会议,并把城管工作和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秩序情况纳入各机关事业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了领导有力、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抓规划,建制度
规划是龙头,制度是保证。我县始终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完成了县城总规和详规,严格规划控制,重点对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类市场进行了全盘统筹规划,确保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根据规划布局和县城管理的实际需要,制订出台了《彝良县城市管理试行办法》,对“六大秩序”管理做出了具体的管理规
文明卫生小城镇建设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