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胡雪岩故居导游词胡家大宅一共占地亩,将近7230个平方米,等会儿我们的游览路线就是由东往西。首先第一部分东部内眷生活区,生活着胡雪岩的姨太太和小孩们,中间为接待办公区,是接待外来客人的,我们现在所处的为轿厅,当时就停主要的交通工具——轿子,给客人停轿落轿的地方,类似现在的私家车库。西部则为大花园,是主人休闲的场所。下面我们来看胡家大宅的模型,胡家大宅有风水上的两个特点,一是门开的特别偏,特别小,我们刚是从这个小偏门进来的。一般古建筑处理手段是把大门开在中轴线上,加上主人又是胡雪岩这样的红顶商人,有钱有权有势,大门大开的气派是完全符合他当时的身份的,但是我们看见大门是又偏又小,其实这是典型的一个杭派石库门,可能说到石库门,大家都想到上海,但是在杭派石库门的处理方法上,是有这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又偏又小,小门代表了人比较内敛的思维方式,不露财不露富,高深的白墙黛瓦,深藏于内的一个特色。同时,这偏小的大门偏的方向是东南方,八卦里最后一个位就是巽(xun)位,在第一个位置乾位的左手边一个位就是巽位,主文曲星旺,预示着运势发达,官运亨通,现在杭州市政府的大门也是这样开的,所以这是传统的一种处理手段,但在西北角这是缺了一个角的,关于这个有个传说,这是胡家的财位,但偏偏在这个财位,原有个小理发铺,老板非常有骨气,没有将这一小块地卖给胡雪岩,但按当时胡雪岩的地位和权势,利用很强硬的手段想拿下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胡雪岩并没有为难人家,因为胡雪岩本身性格是个非常厚道,以和为贵,和气方能生财,于是就让他留了下来,这也成了胡雪岩命运上的一个破绽,就是因为缺了这一角,破了风水破了财水,因为古代人建房子讲究四合的,四四方方,把这四方的风水合到一起才能风声水起,发家致富。我们所处的原是胡家的轿厅,这是当年停轿、落轿的。特别要介绍这里的木材,是用银杏木建造而成,因为银杏木生长的非常的缓慢,几乎十年才长1cm,所以这些柱子全是千年以上的树龄,胡雪岩故居被称为“第一豪宅”,是因为木料非常的高档,像一会我们会看到红木中的鸡枝木、酸枝木,还有花梨、紫檀、金丝楠木。过了轿厅,看到中轴线上这就是二门,讲的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是江南园林常见的砖雕门楼,上面“修德严贤”这四个字是胡家家训,胡雪岩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既德又贤,德才兼备,可惜这栋豪宅是被胡雪岩去世不久后,子孙以抵债的方式抵押出去的,300万元白银建的,1/30的价格,10万元白银就抵债抵给了当时的一位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文煜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但是他的儿女亲家一说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李鸿章。下面我们进入东部内眷生活区。胡雪岩1823年出生,1885年去世,享年62岁,他一生经历的年代是清末最混乱的一个年代,二次鸦片战争,一次太平天国。当时国难当头,混乱的年代,胡雪岩当时从一个非常小的钱庄小伙计成长为红顶商人,主要源于他本身非常的聪明,人缘极好。首先,我们现在到的这个小楼叫融冬院,是当时胡雪岩其中一个姨太太所拥有,她就是居住在这里的,胡雪岩一共有12位姨太太,加上一位正房,一共13位,这是其中一位。接着来到的是花厅,原来胡家吃饭的地方,现在改成了图片陈列室。胡雪岩故居1999年才开始修复,XX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虽然修复的时间比较的晚,但是来的政界的要人却非常多,先后一共有13位政治局常委,右边是卸任的,老领导,像xx、李鹏、朱镕基,左边的为现任的,像吴邦国、xx、xx等,特别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被外界誉为镇馆之宝的是朱镕基的题词(放在柜子里的一横幅毛笔字,介绍胡雪岩的生平和概况),是当时夫人、女儿一起陪同过来的,说胡雪岩“财倾半壁”,是说他的财富,当时胡雪岩一个人的固定资产有清朝国库的一半,所以称“财倾半壁”。在清朝最鼎盛的时候,康乾盛世国库年收入一年大概是8000万两白银,而在咸丰、光绪、同治年间,国库年收入一年大概只有2300万两白银,而胡雪岩一个人的固定资产就有4000万两白银,所以称财倾半壁。而“不过十载”,是说胡雪岩52岁搬进豪宅,62岁去世,前前后后也不过只享受了XX年时间而已,所以这个人非常具有起伏和传奇色彩,那这里也曾经开拍过一部电视剧就是《红顶商人》,由巍子和曹颖主演。接着来到怡夏院,融冬、怡夏,四季中的冬夏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是以前姨太太们打麻将的地方。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刚刚我们看见融冬院是两层建筑,而这个怡夏院是单层建筑,在胡家单层的都不住人的,只是做为休闲、娱乐、吃饭、会客之用。如果两层的,只有二楼才会安排作为卧室,因为杭州地处江南,屋里比较潮湿,像讲究一点的人家都会用二楼作为卧室,更加干燥点。回头看下,拾级而上有个小阳台,当时专门给姨太太们晒太阳的地方,在古代人们思维中没有日光浴这个概念的,这是从西方引入的一种风格,向西方人学的,因为当时胡雪岩和外商的关系非常的好,并且来往很
杭州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