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实习报告目录一、区域概况(宁镇山脉) (∈) (O) (S) (D) (C) (T) (K) 5三、构造 7四、岩浆活动 —焦山花岗岩构造 8五、区域发展史 ,泥盆纪 10六、后记/感想 11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区域概况(宁镇山脉)本次实习地点主要分布在南京幕府山、燕子矶、汤山、排山、棒槌山以及镇江焦山所在的宁镇山脉。宁镇山脉是江苏省的主要山脉。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带南京、镇江间的一条山系,略呈东西向向北突出的弧形山脉,位于长江南岸。西起南京市江宁区淳化镇青龙山,经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镇江市城区、丹阳市境内,东止武进县孟河镇黄山,绵延100公里。宁镇山脉的地质构造是由震旦系到三叠系岩层构成,经长期风化、侵蚀和断裂活动,并伴有火成岩多次侵入喷出,最终形成破碎链状山脉。山前和山间谷地广泛掩覆第四纪下蜀系黄土。矿产有栖霞山铅、锌、锰矿,铜山钼铜矿,巢风山铁矿,湖山煤矿。宁镇山脉是中国地质研究最早、最详的山地之一,多种地层名称皆出于此。南京处于地层发育齐全的宁镇山脉,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苏州地区花岗岩周围,为泥盆纪的石英砂岩所围绕,在西南及西部与花岗岩体相接触处出现有二叠纪的砂页岩。而南京地区山脉在西段多呈北东向,到终端逐渐转向近东西向延伸;山脉大多为褶皱山,但已达到相当的剥蚀深度,“地形倒置”现象比较普遍;还有一些因岩层软弱受侵蚀而形成的次生谷地。汤山,在南京麒麟门外汤山镇西,距南京城约30公里。汤山地处宁镇山脉西端,由小汤山、雷公山等7座近东西走向的山峰组成。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寒武系的观音台组到泥盆系的五通组。排山,临近汤山,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泥盆系的五通组与石灰系金陵组的地层分界线至二叠系的龙潭组。棒棰山,位于排山附近,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三叠系的下青龙组至三叠系的上青龙组。以汤山地为中心,北至陡山,南至走家山,南起候家塘,东至汤山镇一线的大致范围称为汤山地区。汤山地区又是一处古生代地层剖面宝库。这里古生代地层出露齐全,地质历史时限长达3亿年(距今5-2亿年),由寒武系至三叠系地层组成,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海陆变迁过程。镇江焦山,系“京口三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正所谓“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被誉为“江中浮玉”。山高71米,周长2000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点位:①幕府山北坡岗八库寒武纪中通炮台山组(∈2m)主要以黑色调的白云岩为主,出露情况非常好,为一套高盐量的白云石和方解石组合,体现出该地区主要是一个相对封闭,蒸发性的海相环境。稍稍向西南,出现断层三角面,白云石呈现出灰色,表面出现有刀砍状溶沟,可推测出岩石成分具有差异性分化。点位:②汤山颐尚温泉北200米,350°寒武纪上统观音山组(∈3g)主要岩性为一套青灰、灰白色厚层——巨厚层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含有燧石结核。新鲜面为灰白色,风化面为灰黑色,有苔藓。表面有刀砍状溶沟,可推测出岩石成分具有差异性分化。构造块状,结构致密,岩相为海相沉积。且有生命大爆炸的痕迹。(右图为观音山组的一套白云质灰岩)(O)点位:汤山颐尚温泉北400米处这是一套奥陶系(O1)下统的岩石,岩石下部分为深灰色致密厚层灰岩夹有结晶灰岩,含有少量燧石结核;上部为浅灰、深灰色中——厚层含生物碎屑及似鲕状灰岩。矿物成分以微晶为主,矿物结构为方解石。位于大背斜的核部地区,方解石结晶多。岩石分布较为破碎,来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地壳的抬升运动,二是火山运动。(右图为微晶矿物及方解石)(S)点位:①石门埝水库早志留系高家边组(S1g)主要岩性为一套黄绿色和灰黄色的细砂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上部为砂质泥岩。该地区泥岩、页岩分布较为疏松,呈小块状分布。总厚度为290—1560米。与下伏上奥陶统五峰组呈假整合接触。(右图为高家边组岩石地貌)点位:②石门埝水库52米处中志留系茅山组(S2m)局部约24米地层岩性为紫红色厚层状细砂岩伴有泥岩和页岩;中上部以灰紫色厚层状细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局部含有砾石。构造块状,结构疏松,岩相为浅海相沉积。(右图为泥岩和页岩)(D)点位:①泥盆系中下统茅山群(D1-2m)岩性为灰白色粗粒砂岩砾岩。新鲜面为灰白色,:②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岩性可分三部分:下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粗粒含砾石英砂岩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