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分析摘要: 首先论述了当前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方面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部分地方出台的政策分析,具体分析了实际执行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的制度与办法:明确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要件、完善收益收缴管理分配制度和明确监督管理机构的角色定位。关键词: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监督管理机构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11802 随着我国中央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央企业与国有企业每年向国家上缴国有资本收益越来越多。调查显示,2009年底中央企业中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的国有资产总额超过22万亿元,占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55%。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投资收益,主要包括国有独资企业按规定上交国家的利润;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获得的股利、红利、股息;企业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收入;国有独资企业清算收入以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分享的公司清算收入;其他应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为此探索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意义重大,现报告如下。 1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的含义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分配是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可支配的国有资产所取得的利润进行分配的行为。制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规定》,在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资产处置、产权转让、资产评估等方面作明确规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从业行为的意见》,建立完善企业重大事项的报告决策机制和监督跟踪机制,努力做到领导人员的权力行使到哪里、企业党组织的管理就跟踪到哪里、纪检监察就监督到哪里。严格落实企业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认真执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推动国有资产企业管理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2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具有相当的路径依赖性,应上缴财政部门的国有资本收益未能及时上缴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国有资产占有单位不按规定时限上缴各种收益,有的是因为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对国家投入的资本形成的税后利润不分配和不及时分配,影响上缴的时间;有的是因为对占有和使用的资产经营不当,固定资产闲置率高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报废、资产回收价值低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没有实现利润,甚至亏损,更谈不上收益上缴;有的国有资产占用单位出租资产、对外投资未能及时收回,或未及时入账,造成收不抵支或坐收坐支,造成国有资本收益未能及时上缴。 ,在转型时期,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需要较长时间,垄断行业改革和资源使用制度改革需要一定条件,基于国家战略和公共利益考虑,为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利益冲突,国有经济将以普通公司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在垄断性基础行业、重要资源行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全球资源面临重新整合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国企成功地迈出了收购的步伐,以获取全球先进技术、抢占战略性资源。 ,然而,从现行的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制度来看,各地针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的措施及其规范性仍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国有企业长期不向国家分红,国有企业已经习惯使用税后利润留存企业内部循环
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