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B型利钠肽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B型利钠肽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B型利钠肽(brain/B-type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Sudoh等首先提出,由于其最先从猪脑中分离所以又称为脑钠素。其主要由心室合成分泌,在人体血浆中以含有特异环状结构的32肽形式存在。利钠肽通过与其主要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作用。目前发现有A、B、C 3种利钠受体(NPR),在大血管中以A型受体多见,脑组织中主要是B型受体,C型受体主要存在于肾及血管中[1]。当心室扩张或容量压力负荷增加时,其分泌亦随之增加,并扩张血管,从肾脏排出多余水分,减少液体滞留,降低血压并减少心脏负担。磷酸化/去磷酸化是NPR活性调节的重要机制[2]。BNP在体内的半衰期为22min,主要在肺和肾内降解。
BNP主要作用于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特异性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细胞内第二信使环鸟苷单磷酸浓度,从而促进利尿、排钠,扩张外周血管,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及肾上腺素及内皮系统的活性,降低容量负荷。BNP尚有调节植物神经系统,阻滞心肌纤维化和血管平滑肌增殖的作用;还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如内皮素)和纤维蛋白酶原激活抑制剂I的表达,阻止充血状态下的血栓形成[3]。
1 临床作用
B型利钠肽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B型利钠肽对于心衰的诊断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是多种疾病的终末阶段,早期诊断对于降低病死率及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非常重要。研究证实,血浆BNP在CHF时显著增加,重度CHF时BNP升高更明显。Dao等[4]对250例呼吸困难的急诊患者测定BNP,结果证实CHF患者BNP明显高于非CHF患者()。Selvais等[5]的研究显示,重度CHF (NYHA Ⅲ~Ⅳ级)的BNP明显高于轻度CHF(NYHA Ⅰ~Ⅱ级),而且BNP与左心室射分数(LVEF)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判定CHF程度时BNP又强于LVEF。Mcdonagh等[6]对1252例入选者测定BNP,,结果发现左心室收缩功能衰竭的BNP质量浓度远远高于心功能正常者。BNP的持续升高,提示患者有很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有研究认为,在急性CHF时BNP测定在指导CHF治疗是否成功要优于重复超声检查,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BNP浓度的变化作为心脏代偿机制的标志要更加敏感可靠[7,8]。
BNP对于心衰治疗效果的评价心衰患者进行治疗后体内BNP水平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有相关性。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BNP开始下降;治疗无效心功能进行性衰退的患者,BNP水平没有下降,甚至继续升高。BNP浓度能独立地识别不良预后的心衰患者,是判断心衰患者预后和进行危险分级的有力指标。
BNP水平在心肌梗死的演变及对心肌梗死预后的评估 AMI发生后,血浆BNP 24h快速升高,然后趋于比较稳定,4天内血浆BNP浓度与透壁性AMI患者LVEF密切相关[9]。血浆BNP水平与AMI的梗死面积呈正相关。而与LVEF心脏指数呈负相关。在AMI后,由于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急剧下降,容量负荷相

B型利钠肽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290390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