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奥扎格雷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奥扎格雷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王廷瑞王振才陈艳荣李晓李刚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奥扎格雷;尼莫地平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奥扎格雷;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cerebrovascularspasm,DCVS)是SAH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SAH的治疗关键在于避免再出血及防治脑血管痉挛。我们对2003年2月―2005年8月收治SAH患者76例用奥扎雷钠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76例SAH病人,均行头颅CT和(或)CSF检查,均符合第五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SAH的诊断标准,均于发病48h内入院并放弃外科治疗。随机分成奥扎格雷组39例和尼莫地平组37例。奥扎格雷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5~77岁,平均(451
±67)岁,伴动眼神经麻痹6例,高血压病史22例;尼莫地平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36~75岁,平均(448±70)岁,伴动眼神经麻痹4例,高血压病史20例。Hnut和Hess分级两组无显著差异。SAH后并发DCVS的诊断依据[1]:①意识呈波动性障碍,波动在嗜睡与昏睡之间;②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缓慢出现,时隐时现;③不明原因的高热;④腰穿脑脊液无再出血改变。具备前3项之一,加最后1项即确诊。
12治疗方法奥扎格雷组应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晴尔,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4d;尼莫地平组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山东新华制药厂)每日8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4d。两组在此基础上均绝对卧床4~6周,同时镇静、止痛、通便、控制血压等对症处理,并应用6氨基己酸止血,有高颅压者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观察两组病人发病30d内的病死率、DCVS发生率和再出血发生率。
2结果
21疗效比较奥扎格雷组DCVS发生率及SAH病死率低于尼莫地平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奥扎格雷组与尼莫地平组DCVS发生率、SAH病死率及再出血发生率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1433,P<0001;**χ2=661,P<005;△χ2=018,P>005
22不良反应奥扎格雷组39例病人中,皮疹1例,恶心2例;尼莫地平组37例中血压下降3例。
3讨论
DCVS是SAH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发生于蛛网膜下腔血液环绕的血管,发生率约30%~60%。病后10~14d为迟发性血管痉挛高峰期,可造成严重的缺血性损伤,是SAH后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DCVS一旦发生,往往难于逆转[2],减轻SAH后脑血管痉挛程度是治疗SAH的重要方法。
SAH后DCVS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血凝块中某些物质的释放有关。此外。SAH后血管壁血栓素A2(TXA2)产生过多和(或)前列环素(PGL2)减少,亦可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血小板可粘附并损伤内

奥扎格雷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豆芽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