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加法运算律》教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加法运算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来表示。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两组比赛题目,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第一组:8+527+35549+1271700+1209+820+50300+4001400+200第二组:12+25500+30030+201200+65025+12300+50020+30650+1200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实这里面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学完这节课相信你就会知道了。二、探究加法运算律(一)探究加法交换律1、观察第二组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学生读算式并观察思考。小结:(1)每组算式中都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2)每组算式中两个加数的和相等。得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了位置,和不变。2、抛出问题,得出猜想。(1)教师问:是不是任意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都不变呢?(2)小结:看来经过一个算式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猜想,要验证这个猜想,就要举更多的例子。3、验证猜想,体会方法。(1)同桌两人合作,选好两个数,比如一人算6+8,另一人算8+6,比比结果,如果相同就可以写出一个等式,坐在左边的同学负责记下这个等式。一些特殊的数(如0、1)等等呢?是不是也存在这个规律呢?(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教师小结:照这样下去,能写完吗?加省略号。这些例子都在说明“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是正确的。(3)那你能不能举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相等”的情况呢?4、结论如果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的发现表示出来会吗?集体交流(展示各种表示方法,交流想法)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我们得出的结论(板书:结论)——加法交换律,通常我们用字母表示为:a+b=b+a。a、b在这里表示两个加数。(板书:加法交换律及字母公式)5、反思在这一规律中,变化的什么?(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的是什么?(两个加数的和)6、总结:刚才我们从几个具体例子的观察中发现了规律,随后又通过举例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了结论,这是我们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探究加法运算中其它的规律。(二)探究加法结合律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根据提供的信息你会求“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吗?”(生交流不同的算法并口算出结果)板书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因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板书:153+315+85=153+(315+85)2、算一算○里能填上等号吗?(45+25)+13○45+(25+13)(36+18)+22○36+(18+22)学生分组计算并交流3、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仔细观察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小结:(1)每

《加法运算律》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