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统美德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统美德论文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构成了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民族礼仪等传统美德,这些文化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反映着个人自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我们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承接和发扬这些传统美德,对学生基本人格和情感的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所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品,有许多具有人民性和民族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这些传统美德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解作用。”然而,在科技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物质文化正以其无所不在的工具性精神冲击着传统美德,使人们日益冷漠了对人的精神世界和传统美德的维护,也使学校对承接传统美德与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巨大落差常常感到迷茫和失落。这给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敲响了警钟,也证明了传统美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失误。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润泽心灵、点悟人生的“劝业工程”,时间长、见效慢,很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渐渐就成了没有文化根基的“断了线的风筝”,主要表现在:重物轻人,缺少灵性,丢失精神;因循照搬,缺乏个性,迷失生命;贪功浮躁,忽视过程,丧失积淀。新形势下,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呢?一、以诵读文化经典为导向,增强传统美德理论渗透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开发和利用文化经典,对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是开发地方教材。南溪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县”之美誉,学校应充分利用校本优势,组织学校师生巧妙地把“长江文化”引入地方教材,并广泛开展“赞长江”、“诵长江”、“悟长江”活动。二是编写校本教材。把《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论语》、《中庸》、《大学》、《诗经》、《孝经》以及《唐诗》、《宋词》等文化经典列入校本教材,进入课堂。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视角,将经典诵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学习阶段加以设计而实施:小学重在“背诵”,初中侧重“读讲”,高中着眼“读悟”。三是加强诵读指导。为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诵读和理解,学校应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使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或道德课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到“知而行”,逐步达到“行更知”的道德教育途径。二、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营造传统美德教育氛围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好坏和健康成长。胡锦涛总书记精辟地指出:要为我们的下一代生产更好的文化产品,要给下一代提供一个好的文化环境,要为孩子提供优良的文化服务。因此,要使传统美德在学生中广为传诵,并发挥其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校园环境建设尤为重要。一是开放图书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系列内容,学校不仅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及图书,还应广泛开放图书资源,如建立经典文化

传统美德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