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讲义第一章绪论一、汉字的性质与特点:汉字是一套记录汉语的构意文字符号系统。1、关于汉字性质的说法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兼表音文字意音文字(周有光):汉字中大部分是表意字,还有一小部分的音化字。表意文字2、性质:特点的质化。特性,特质。性质需要比较,划分性质必须是穷尽性的。3、什么是文字○必须要分清现代典型文字与历史上的前文字现象(文字画与图画字)。前文字都具有超语言性,而典型文字必须具有与某种语言的固定联系。○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它的书面表现形式,它将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外化为形。因此,形是文字的本体,而音与义是从语言中继承下来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一种语言外化为一种视觉符号,必然是系统对系统的转换。·从什么角度确定文字的性质:文字本体的形与背景语言的结合点。○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文字划分为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表”并不是“表示”或“表达”,而是指文字形体“表面”直接体现了语言的什么信息。表音文字直接体现的信息是“音”,应该称为拼音文字。表意文字直接体现的信息是“意”,应该称为构意文字。○文字记录的是语言中的语素/词,语言只有两个要素:音与义。文字只能要么与音,要么与义结合。有些文字处于过渡阶段,但从主体上看,仍然可以两分。○意音文字是指既创造了一套意符,又创造了一套音符,2套符号并用。而汉字则是一套符号有2个功能,既可以表意,又可以表音。早期形声字产生有2种,由于象形字不再象形,添加声符/义符以便识别。到大量形声字产生阶段,由于汉字记录的意义增加,需要增加义符分化汉字,这类形声字的声符带有示源功能。这就说明汉字一定是根据意义来构造形体。○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在描写与应用中的特点与英文大不一样。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不等于英文与英语的关系。读汉语与读英语时,脑神经中枢的兴奋点不在一个区域中。·世界文字的发展○三阶段论:图画——表形——表意——表音。文字是逐步进化的,这是世界文字的普遍现象,所以产生了汉字落后论。○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字都是从表形开始。表形与表意的区别在于:表形文字所体现的信息是直接的物象而不是抽象的意义。写意符号的个体化造成书写的繁难,书写符号必然由取象——象征——笔画,自然发展到表意文字。而所有表意文字向表音文字的发展却都是人为的引进,并非自然的过渡。○两向论: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两个并行的方向,没有落后与进步之分,在功能与使用上都分不出优劣。表意文字的优点在于形象,视觉作用更大,形体可以解释;而缺点在于不能模拟口语。表音文字的优点在于与口语关系非常密切,而缺点在于音义关系具有的任意性(约定俗成与音近义通)。·汉字(表意文字)不能直接反映观念○文字无论多么象形,都必须与语言中的一个语素/词的声音发生关系,才能有意义。可以反映观念的是前文字现象,是超语言的。○书面语是以汉字为载体实现的口语。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因形而知音义,是形体与音义的二度结合。音义结合,才有对形的识别。汉语是第一性的,汉字是第二性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P764:许君以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圣人之造字,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学者之识字,必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对外汉语教学一定是以词为主,音义在先,字在后。○汉字的超方言是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而汉字记录的是标准语。·汉字识别的单位是整字与部件,汉字的书写单位是笔画。○最初认字是一个一个的认,经过一定数量的积累,通过归纳与分析,认识部件。○笔画不是部件的下位概念。笔画是动态的,整字与部件是静态的。○心理学实验,通过线性的笔画排列来识别汉字无论是在速度还是准确度上都是不能计算的。这是因为汉字的性质决定了其形体的2维性,是无法线性描述的。(学科交叉的好处在于彼此能够互相解释。而了解心理活动,必须了解其针对的对象。)○应用语言学是从应用角度来研究语言的规则与理论,是理论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不能把本体扔掉直接研究应用程序,应该从理论到应用,再从应用回到理论。二、汉字在汉语研究中的作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语义为中心的。起初是用来解释经学的,主要是利用汉字的表意性特征来还原词的意义。所以没有太多的语法形式。20世纪的西方语言学的引进使得语法学成为中国语言学研究中的显学。西方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结构是语法,材料是词汇,外壳是语音,所以西方没有文字学,它的古文字学是解读学。大量出土文字的出现,使得我们仿照西方古文字的解释学产生了古文字考据学,而中国的汉字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基础理论的。·20世纪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不考虑意义的,它把汉字仅仅看做一个语音的位置,而没有理解汉字的作用,其实还充当了一个意义的位置。一个句法的结构是在人的言语行为中产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要从行为中抽取形式进行描写,实际上是进入了一种科学的研究,但其缺点在于不能解释。因此后来产生了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文字学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