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哲学思想老子道孔子仁解读中国元素有人说:中国人的信仰没有信仰!这是非常错误的。中国人不信上帝,也不信命,信仰的是“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也就是今天所讲的“真理”。(亦称性。如天性、人性、属性等。)五千多年前,先贤们就著有《易经》、《老子》、《庄子》、《伦语》等东方的古老哲学,如不瞻先哲之语而妄称中国人无信仰,岂不汗颜哉!其愚狂之形亦彰也。《易》《老》《庄》《伦》,其于今时之哲无怕不包也,譬之如辩证统一(易)、顺应自然(老子)、自由至上(庄子)、以人为本(伦语)等至高的人生哲理。比西方的类似哲学早很多年。是中华文化之根,东方文明之源、世界文明之最。而能把这些思想全面概括的就“道”。中华民族至高智慧的体现。而这个“道”就是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中华民族的信仰。这个“道”成就了东方文明古国的美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那么在世界不解之谜——人生与死的问题中国元素又是如何解读的呢?《易》讲物为“动”与“形”。即“乾”与“坤”。“动”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也就是世界的本位(或本性),以“健”为特点,而“形”为力量作用的结果,表现为一种有形的“物”,这既不是西方所泾渭分明的“唯心与唯物”那么简单粗糙的分法,而是体现其“中庸”的最高智慧的诠释。宇宙万物都有一种伟大而自然的力量,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正如现实生活中的“种子发芽”、“舔犊之情”、“舍身护犊”、“母爱无疆”、“父爱如山”等。老子老子(约前570—前500),姓李名耳,字聃(dān),楚国苦县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传说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修身方面,讲究性命双修、虚心实腹、不与人争。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例如:汉初的统治者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信条,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
古人哲学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