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指南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科技协会编二○○九年三月 目录1、前言………………………………………………22、基本原则…………………………………………33、参赛要求…………………………………………34、申报方式和赛程安排……………………………45、参赛作品提交规范………………………………56、组委会声明………………………………………57、课题选择指南……………………………………68、学术论文撰写指南……………………………119、调查研究报告撰写指南………………………1910、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2011、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2712、评审办法………………………………………2713、评审标准………………………………………27附:一、参赛信息咨询热线1、校团委 837892972、校大学生科协 83718912二、参赛信息、材料获取渠道1、校团委网站(/)2、校大学生科协办公室(北区三号宿舍楼底层)3、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邮箱:******@4、两赛交流群群号:32183877前言1989年,在原国家教委的支持下,以全国学联和清华大学等34所高校及部分新闻单位联合发起首届由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定名为“挑战杯”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此项活动旨在全面展示高校教育成果,激发广大在校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潜力、有作为的创新人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挑战杯”竞赛活动从发起至今举办了九届,近几年来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参赛的作品知识覆盖面广;二、科研成果显著;三、作品追踪科技前沿,如《光纤自然焦光场的环形结合》被国际一级光学杂志采用发表;五、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社会发展;六、作品社会价值大大提升,可应用性增强。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政道在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的作品《简繁五笔汉字系统及其微通道汉卡》,突破了“标准五笔字型系统”的模糊硬件规定和冗长概念,提高输入效率20℅以上,并攻克了IBM公司的垄断技术,使国内几万台PS/2微机突破了汉字处理障碍等。我校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促进了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我校积极组队参加全省、全国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2001年第七届“挑战杯”全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团体成绩名列福建省第三;2002年第六届“挑战杯”福建省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4项,团体总分第三,并连续三次荣获省级“优秀组织奖”。2005年的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学子再创佳绩,其中生命科学学院刘舟同学的作品《苏云金芽孢杆菌vip-3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获特等奖,实现我省省属高校大学生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另外我校代表团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以团体总分240分的优异成绩晋级全国高校20强(全省高校第一),捧得“优胜杯”,成为本届大赛福建省唯一捧杯的高校。2007年,在第十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同学再次取得辉煌,这次我校共报送六件作品,王海滨同学获一等奖,另外的五份作品均获得三等奖,以完胜的成绩带回“优秀组织奖”,团体总分再次位居福建省高校第一,全国农林院校第一。基本原则(一)活动目的:引导和激励我校大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二)基本方式:组织学生申报课外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生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经专家评审,筛选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的优秀作品对作者予以奖励;同时组织优秀作品的展示交流和实用科技成果的转让和洽谈,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校际,院系交流。参赛要求参赛对象为在校的全日制本科学生、(理、工、农、医学)(只限在校本科生申报)、社会科学类(含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申报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书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申报总人数不得超过8人)学位论文和已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奖励成果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术课外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266 KB
  • 时间2019-10-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