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终身教育理念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之思考.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终身教育理念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之思考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是终身教育的起点,成功的基础教育能够激发继续学习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掘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潜能,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应重视主体创造性的培养和基础教育的公平性的提高。
关键词:终身教育;基础教育;主体创造性;公平
“终身教育”一词出现于1919年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西欧国家的教育文献也多有涉及,但终身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才逐渐普及,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科技的进步,终身教育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几十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终身教育由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正在转化为新的教育发展战略、新的教育制度模式、新的教育结构体系以及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许多国家逐步把终身教育的理念加以政策化和制度化。这种新的发展观念使教育的作用更加突出,基础教育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被国际教育界称为“初始教育”,即终身教育的起点,“良好的初始教育是开始终身学习的关键”[1]。
与终身教育相比,传统的基础教育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在教育理念上,偏重正规教育,轻视非正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重视知识学习,轻视能力培养;在教育方法上,偏重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在教育评价标准和方法上,重考试和文凭,强调统一标准,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育制度和结构上,日益僵化和呆板,难以适应社会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在教育的办学管理体制上,社会各个部门相互分离、各自为政,无法满足“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要求。必须改革这些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和体制,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所提出的许多新的挑战。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成功的基础教育能够激起人们继续学习的欲望,人生早期启蒙教育的不足或缺乏,将严重影响终身教育的持续进行。许多越高,继续学习的愿望就越高,教育需求就越大。因而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在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改革思路,重新定位基础教育的作用和功能,从整体上去构建基础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把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尤其是如何抓好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目前,我还比较低,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之相适应,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基础教育必须改革。
一、正确认识基础教育的价值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目前国内对于基础教育有两种理解:一是从教育体制方面讲,认为基础教育是指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二是从学生的成长方面讲,认为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为获得生存和发展而必须接受的最低限度的教育。正如叶澜教授所言:“在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还较普遍的存在着对基础认识的狭隘化和短期化问题。”[2]把“基础”具体理解为学好学校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要考试的、知识性强的主要科目,或计算机等当前社会上较重视和强调的科

终身教育理念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之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290390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