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林黛玉形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林黛玉形象王军霞杜伟董红芸内容提要林黛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深入人心、最富有艺术力量的女性形象,她有花之容貌,竹之气节,散发着一种诗意美和自然美。在封建思想和男权主义的笼罩下,她对自然的纯真热爱和对爱情的炽热追求具有前卫性和启蒙性,她的爱情悲剧命运,激发着人们的思考,呼唤着女性的觉醒,处处渗透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学理论流派,此理论将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相结合,提倡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为林黛玉悲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新视觉。关键词林黛玉;生态女性主义;男权思想 生态女性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在其《女性主义·毁灭》一文中首次提出,并在90年代得到重要发展。生态女性主义把女性主义思想与生态思想结合起来,指出了女性与自然的联系。生态女性主义力图在生态批评的基础上,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去探讨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征服、支配、压迫和统治方面的问题[1]。生态女性主义着重关注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试图寻找贬低女人和贬低自然之间的特殊关系,强烈反对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思维方式对女性和自然的压迫,其核心观点是“对女性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有历史的、体验的、象征的、理论上的重要联系”[2]。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形象时,把人物与自然融为一体,像生态女性主义者那样对所谓存在于女性与自然间(在身体上或精神上)神秘的亲和关系进行复原,描绘了女性与自然之间难以解脱的微妙关系,并以女主人公林黛玉的悲剧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前卫的女权思想与封建伦理的对撞,是一部充满生态女性主义意蕴的作品。笔者主要从林黛玉与自然、黛玉爱情悲剧和林黛玉女性意识的萌芽三个方面来解析林黛玉的形象。一、 自然———林黛玉的精神避难所和心灵栖息地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与自然不仅在生理上具有极大的亲近性,在精神上也与之融为一体。首先,林黛玉是“自然化”的女性,与自然具有象征的、经验上的联系。作品开头曾说黛玉的前身原本是绛珠草,“此绛珠草始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脱却草木之胎,幻化成女体”[3],由此可以看出,黛玉是草木之身,拥有仙草化身的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灵幻之美,散发着小草原始、纯洁、柔弱而又刚强的生态美。其次,曹雪芹用鲜活的自然景象来烘托林黛玉外貌的自然美,“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神态迷人,身姿婀娜。再次,林黛玉的住处潇湘馆,有大株梨花,还有阔叶芭蕉,花木丛生,翠竹环绕,泉水相映,优雅宁静。这些生机盎然的景致与林黛玉清幽娴雅的个性相吻合,她的形象像竹子一样高雅有节,像花朵一样娇艳纯洁,像溪水一样清澈透明。林黛玉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寄人篱下,有万千衷肠却无处倾诉,她把自己所有的情愁哀乐全寄托在大自然里,大自然就是她精神上的家园。自然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寄托了她精神上的负担,鸟是她的朋友、花是她的伙伴、雨是她的泪、风是她的愁[4]。生态主义认为,女性对自然界有一种认同感,她们会以一种爱的行动与自然界相联系。黛玉从本性上有一种对自然万物的欣赏、珍惜和呵护,正如葬花词所诉:“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5],她感叹花朵凋零后的去向,宁可让花埋在土里,也不愿让花瓣随水漂流至污水中。林黛玉的个性特征、心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林黛玉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