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将相和》教学设计(杨彦朋).doc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将相和》教学设计杨彦朋教材简析:本课是第十一册教材第六组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的第一篇课文。《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学生分析: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本组课文在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方谬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方面内容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廉颇、璧、侮辱”等7个词语。2、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品味“完璧归赵、绝口不提、理亏、示弱、能耐”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三是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四是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六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教法、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具准备:借助课件、投影仪、课本剧等辅助教学。学具准备:课本剧、稿纸设计思想:基本理念:《大纲》指出:讲解课文要讲求实效,不同的年级要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据此,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抓重点一课一得,抓特点一课一法”的探索。根据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把抓人物特点,抓故事线索,搞清联系做为本课教学重点,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尤其是在搞清联系的训练上,这篇课文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将相和》。都说“课题是文章的一扇窗户”,看到课题,你对于文章的内容一定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将军(廉颇)与丞相(蔺相如)和好的事情”。(板书:廉颇 蔺相如,并适当讲解蔺的写法)2、背景介绍。了解了历史背景会有利于我们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在咱们的中国历史上,继周朝以后有一个时期叫做春秋战国。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一些小的国家合并,只剩下了十几个国家,而在这十几个国家中有七个国家最为强大,被称作“战国七雄”,分别是“秦、楚、齐、赵、燕、魏、韩”这个韩并非现在的韩国。“将相和”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战国时期。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1.“和”的手势,体会和之前必定有一个分(不和)的阶段;这样我们就大致的了解了这篇文章的过程那就是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的过程。那他们为什么会产生不和,最后又为什么和好了呢?现在就来默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有点难,但只要你完成了这道填空题,难题也便迎刃而解了。出示填空题——学生思考——指名口填——师引说(将相不和是因为……;将相和好了,是因为……)填空题: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封为(上大夫);在(渑池会见)又立了功,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所以将相不和。后来,廉颇听蔺相如说,他所以避着自己,为的是(自己的国家),很受感动,就(负荆请罪),两人又和好了。三、研读“完璧归赵”。1、文章是两个人从不和到和过程,那文章当中哪一段文字描写了两个人的不和呢?(浏览读)生读第16自然段“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说这话时,廉颇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不服气)请你把这滋味送进句子中来读一读。(个说个读)指导学生朗读。:那么,蔺相如真的如廉颇说的那样,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吗?(……)让我们先走进文章的第一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历史回顾吧!(播放视频动画)故事就放到这里了,看了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有什么印象?3.

《将相和》教学设计(杨彦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