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追寻语文课堂中预设和生成的动态平衡.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追寻语文课堂中预设和生成的动态平衡
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是一个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相平衡的多元发展过程。有的老师却认为:预设多,动态生成就少;动态生成多,主观预设就没用。这是对预设和生成的片面认识。预设是生成的起点,多一份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份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份创新和发展,也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的引领动态生成,演绎出精彩的语文课堂。所以,我们努力着为生成追寻灵活的预设,让预设促进有效的生成,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动态平衡。
一、精心设计预案,为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是一种留给教学足够空间的预设,包含对目标的理解、对学情的了解、对问题的掌握等,寓含着丰富的生成性。正如叶澜教授说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课时教学目标是对一堂语文课教学结果的预先设定,它是单元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在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体系中,课时目标是唯一的一级由教师自主决定的教学目标。它的预设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性来确定。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他们的经验、思想会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所以,教师在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只能是一个起点,而不是控制课堂教学进行的
“最高指示灯”,目标的预设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可以包括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让学生有一定的目标选择余地,甚至能升降预设目标,以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

教学内容是依靠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的,而每个教学环节并不会完全照着老师的意愿去实现,备课中必须要对每个教学环节做出多种可能性的生成性预设。而预设具有可移动性的板块式的教学环节,能赋予课堂更多的创造性、生成性,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使教学实现真正的以学定教。如我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预设了先作者背景,后诗歌朗读讲解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班级依着预设顺利教学,但在教学第二个班级时,学生在初次朗读诗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按照预设,不及时去纠正学生课堂上的错误时,必然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先把诗歌朗读指导和作者背景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应该怎么样去读这首诗歌,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学会如何朗读。不管学生出现何种情况,由于课前已经预设出多种可能,做到成竹在胸,那么,教学中就可以顺应学情,将几个“板块式”环节的预设进行调动,根据学生课堂实际反映,教学环节进行“块移动”,让学生当好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课堂中需要哪一板块就随机的切入那一板块,使动态生成的资源达到和谐呈现的效果,也为生成教学提供保证。

在教学预案中,语文问题的预设不妨“开放”些、“粗”些,适时提一些“大问题”,把课上得“大气”一点。这里的“大问题”是指要利用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来解决的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特别是在强调学生语文思考的今天,问题的预设必须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追寻语文课堂中预设和生成的动态平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