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蛟龙号"深海探测:瞄准深海为哪般报 2011-07-1511:23■新闻缘起 7月1日,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江苏江阴起程。未来47天,它将驶向东北太平洋,进行5000米级海试。这次海试行程约1万公里,船舶单程航行时间将长达47天。据介绍,相比去年的3000米级海试,今年5000米海试任务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试验海区距离中国大陆约1万公里,船舶单程航行时间将达到半个月;其次,海区试验环境复杂多变,净海措施难以实施;第三,5000米的下潜目标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蛟龙号”不断创造新的纪录,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什么是深海探测?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深海探测?它的科学意义是什么?在历次深海探测中又有哪些重大发现呢? 什么是深海探测? 在专业人士眼里,海平面1000米以下才能叫深海。数千米的深海海底是地球上最宁静而神秘的地方,那里生存着古老的原核生物。然而,好奇心并不是海洋科学家探索深海的唯一原因,要知道,那里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它们对人类未来的生存意义非凡。对于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来讲,能否去深海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海洋深处存在着大量的矿产资源,也存在着极端环境下的生物。这些生物及其基因资源有巨大的科研和经济价值,是全球海洋科学家研究的热点。更为重要的是,广阔的领海中蕴藏360多亿吨石油资源,其中大多分布在中深海地区。我国的南海海域还发现了证明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及生物标志。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到,重视发展多功能、多参数和作业长期化的海洋综合开发技术,以提高深海作业的综合技术能力。重点研究开发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大洋金属矿产资源海底集输技术、现场高效提取技术和大型海洋工程技术。其中,深海作业技术是海洋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深海作业技术是支撑深海海底工程作业和矿产开采的水下技术。重点研究大深度水下运载技术,生命维持系统技术,高比能量动力装置技术,高保真采样和信息远程传输技术,深海作业装备制造技术和深海空间站技术。其中,深海潜水器是海洋技术开发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力量。目前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拥有世界上仅有的五艘6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这些装备到达的范围遍及海洋的大陆坡、海山顶、火山口、洋脊以及6000米的洋底,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海洋生物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重要发现。 为什么要进行深海探测? 能源。这恐怕是最重要的答案之一。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海洋蕴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全球深水区最终潜在石油储量高达1000亿桶,深水是世界油气的重要接替区。近十年来,人们新发现的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油气田70%都在海上,其中一半以上又位于深海。目前,国际石油界的普遍共识是,陆上油田尚具潜力的地区仅有中东、中亚等地,而过去30年东、西半球两个最重大的油田发现均来自海洋。根据各种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海洋石油资源将是未来原油产量增长的重要来源,全球50%以上的油气产量和储量将来自海洋。全球近十年发现的大型油气田中,海洋油气田已占60%以上,特别是水深500米至1500米的深海油气勘探,已成为多数海洋油气经营者
蛟龙号深海探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