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成功的心理内涵与成功教育.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成功的心理内涵与成功教育黄津成(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发表于《浙江教育科学》,其经验已被许多学校引人。但是,一些学校运用成功教育的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在于移植了成功教育的具体措施,却没有真正把握成功教育思想的内涵和本质,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因此,有必要对成功教育思想作些理论反思。成功教育的关键在于“成功”二字。它的出发点是成功,归宿也是成功,即通过激发个体的成功体验,培养具有成功心态的个体,从而达到教育的成功。所以,理解成功心理内涵,是正确把握成功教育的必要前提。首先,作为出发点的“成功”是指成功体验,它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成功体验是指个体在完成某项学习或活动任务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的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它有良好的后效功能:第一,可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个体的身心与客观环境保持平衡状态和增进健康;第二。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动机水平,第三,为以后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供有利条件。成功体验这种良好的后效功能,是成功教育之所以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心理基础,因此,成功教育要从激发个体的成功体验入手。成功体验既然是一种主观体验,就必须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也即,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必须为学生所接受、认同和内化,并因此而产生自我满足的心理体验时,外界强化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成功体验。成功教育所指向的对象,不少是具有失败者心态的个体。这类个体由于长期在学习上失败经历的负强化作用,往往导致他们在学业上形成一种较为顽固的自我否定性评价。这类个体对于学业中偶尔取得的成功,倾向于用外部归因来解释,即把成功归之于偶然因素(试卷容易、问题简单、恰巧复习过等),而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潜在能力。在这样情况下,简单的鼓励性评价,是不可能被他们认同、内化而产生成功体验的。要使这类学生在鼓励性评价中产生成功体验,就必须矫正其扭曲的心理。第一,在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的同时,必须帮助学生分析他能取得成功的原因,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对个人的成功进行内归因。需要注意的是,失败者心态的矫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长期抓、抓反复的准备和信心。这要求教师在实施鼓励性评价前,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较为深刻的了解;,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促使其认同教师的表扬、鼓励,产生成功体验。此外,还要明确,成功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系统工程,只有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才能使学生摆脱失败者心态,享受到成功体验的愉悦,因此,“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育原则必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不断向高层次发展。第二,要统一教师、同学、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的思想认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充满信心和信任,营造一个有利的积极的强化环境,一个对具有失败者心态的个体来说比较宽松的环境。因为,追求成功,追求进步,是人的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必须在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得到满足时方能产生并发展。而三种较低层次的需要,只有在一个充满信任的宽松环境中才能得到满足。如果同学对学习困难者采取歧视态度,家长对他们没有信心,社会上围绕他们的评价仍是传统观念支配下的否定评价。那么仅有学校和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是很难使学生得到成功体验的,或者即使产生了一定的成功体验

成功的心理内涵与成功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