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忠先生唢呐教学艺术摘要:范国忠先生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和总结实践每个演奏家的演奏、教学特点,始终坚持“以示范表演?口传心授?以唱传神”的教学理念;以稳扎基础?继承传统?发展创新为教学原则;以形象化、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集于一身为教学方法进行施教。他教学中首先以“唱”为主,让学生深刻体会其中的韵味,然后用乐器演奏出来,经过反复的吟唱和练习,准确的诠释其作品中的风格韵味,表达音乐情感。其次,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其学生现有的程度水平进行施教,就像老师们经常讲的“哪方面有欠缺,弥补哪方面”。继承“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借鉴了西方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施教。最后,采用示范与模仿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长期的艺术教学中,他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师,培养出了一批管乐演奏人才。一、“以示范表演?口传心授?以唱传神”的教学理念在长期的教学中,范国忠先生善于总结、探索,始终坚持以示范表演,口传心授,以唱传神的教学理念进行施教。“口传心授”出自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不言而喻,在教学中就是教师教授学生时,教师用口进行言传身教,学生心领神会地配合教师。口传心授是一种结构性的传统教学,是一种以神韵为主导,通过传与承的直接对话去把握音乐的全貌。范国忠先生受到了很好的民间传统音乐的熏陶与学习,传承了唢呐演奏与教学的民间真谛,我们有幸跟随他学习,并得到范国忠先生的真传。在笔者以前担任唢呐教学中,也继承范国忠先生的教学理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音乐的感知力、音乐的表现力以及音乐的理解力均得到了大幅提高。“以唱传神”通过吟唱和视唱乐谱理解乐曲中所表达的思想,经过乐曲传达的思想内涵表现乐曲的感情特征,也就是乐思和情感的碰撞再加上演奏者的思想融合,达到一种曲化神合的境界,以品味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唱、念是范国忠先生教学过程中“以唱传神”的一个重要环节。他认为唱、念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在民间艺人的学习过程中,唱、念就是学好唢呐的基础。只有唱好,才能掌握好唢呐的曲韵,只有念好,才能体现唢呐的音韵,只有唱好,念顺,并灵活地运用到唢呐的演奏过程中,才能使唢呐具有神韵,使唢呐的音韵、曲韵、神韵合化为一,达到最高的境界。在唢呐演奏戏曲、曲艺唱腔片段时,唢呐演奏中有一种“咔腔”的吹奏法,更能体现唱念的统一,使唱腔融于我们的潜意识里,以达到曲韵、音韵、神韵的统一。二、稳扎基础?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教学原则范国忠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稳扎基础?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教学原则施教,他说基础是关键,传统是地基,有了基础和传统的“地基”才能发展和创新。稳扎基础最主要的是练功,而练功首要的步骤是“气”。气息是吹管乐的根,没有了根,何谈枝叶,气虚声音不实,气浅声音没有穿透力,气粗声音发散,只有正确地运用气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气息对于学习唢呐来讲,贯穿于唢呐的整个管身及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其次就是“唇”。所谓“唇”就是指嘴部的力量和嘴部肌肉的控制,这是吹管乐的营养。没有了这些营养,枝叶就不会茂盛;营养过剩了,这些枝叶就会长疯了,没有了规矩。正确的口型,对掌握好音准和音色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在特殊的技能技巧中还有不同的口型要求(如:箫音、唇颤音等)。因此要想演奏好唢呐,就必须把握好嘴上的
范国忠先生唢呐教学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