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中学生养成教育点滴谈.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中学生养成教育点滴谈
摘要:笔者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把学生只当作填充知识的容器,而应把它看成被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是点火种的人,教师要做的是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点燃蕴含不尽宝藏的火种。使她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自己燃烧自己,自己照亮自己,并照亮周围的一片天空,随着亿万火种的燃起,教师的光被淹没,于此同时她已溶入亿万火种的燃烧之中,与她们共同燃烧,共同壮大、成长。
关键词:无私奉献;创新;鼓励;信任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习惯于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个比喻向世界展示出了教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当我们静下来想一想的时候,就会发现, 蜡烛燃烧自己是无私而又壮烈,也确实能够照亮别人,但是蜡烛自身的光是有限的,她的寿命更是有限的,一旦蜡烛熄灭,或燃烧殆尽,周围又将一片漆黑。而且这一比喻太强调教师自身了。很明显这一比喻和我们的教改理念——素质教育是迥然不同的。笔者就多年从事中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谈些粗浅体会:
一、让学生大胆创新
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学生要摆脱思想束缚,各抒己见。虽然上课时有些同学可能会提出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或是对教师的讲课做出各种不同的反映,但是这都是正常的,因为知识面的不同,造成思维方式也不同,这样教师就不能把这些正常的现象误认为学生捣乱、出风头、给教师出难题。如果让这种心理充斥自身,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刚刚萌发的火花立刻就会被一盆凉水浇灭,学生对学习也就不再有热情、有兴趣了。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个别学生有意捣乱的可能,即使真的是这样,我们也要把它看成是一件好事,因为首先他在动脑筋,在思考你讲的内容,他想让别人重视他。如果你点燃这名学生的智慧,就能够正确地看待类似的情况,集中精神去想问题,而不是自己的面子问题,从而把学生提出的尖锐问题和不良反映当作深化教学的契机。这样不仅更好地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乐于思考,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的起点,形成师生共进的契合点,成为生动教学的纽带了。教师借此了解学生,丰富自己的思路,深化问题。学生也得到了自我满足,情绪高涨,乐此不疲了。
二、善于鼓励欣赏学生
微笑教学,运用鼓励性语言,学生更喜欢接近你,更喜欢配合你的教学。这是我感受最深的事情。每天精神充沛的站在学生的面前,微笑的眼神扫过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消除了起初上课时的紧张。人与人之间一旦消除了拘谨,就会自然起来,在你教学的时候学生就能紧追着你的思路走,学生的思维就能在横纵向两方面发展,开阔自己的思路,想得更周全,更全面,英语语言的组织就会更严密。学生头脑中兴奋中心向着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转移、接近,引起学生对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创造一种对学习起推动作用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这样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你在他的心目中的位置也自然就提高了,孩子们就喜欢你,这就是信其道,亲其身。
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就会喜欢你的人,就会主动地被点燃。记得笔者有一次听一节英语课,一个孩子在朗读课文,当他读单词kind的时候,[ kaind ]被他读成[ ke:d ],客观的来说这个单词的读音真的很简单,很容易记忆的,当时同学们听到他读错的时候,全场哄堂大笑。孩子一下子就红了脸。这位立刻及时制止住其他同学的这种不礼貌行为,微

中学生养成教育论文:中学生养成教育点滴谈.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uhl09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3-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