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师范学院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成果名称:师范生专业化听评课能力培养研究申请人:陈齐荣完成单位:公共数学与教师教育教研室推荐等级:一推荐单位: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推荐时间:(元)授奖部门2008优秀教学成果奖一2000上饶师范学院2010优秀教学成果奖二1000上饶师范学院2011教师说课比赛二100上饶师范学院2011课堂教学优秀教师200上饶师范学院成果完成起止时间起始:2008年8月完成:2014年1月成果概述本成果同时受到一个省级和两个校级相关教改课题项目资金资助,即江西省教改课题《高师数学专业学科教学论课程“双主”教学模式研究》项目(2010年立项、2013年结题)、校级教改课题《视频案例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以数学教育专业为例》项目(2010年立项)、校级教学研究招标立项课题《师范生评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数学专业为例》(2013年立项)。长期起来,师范院校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师范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中,都共同存在着一个问题:“学者无趣”,出现了理论考试优秀的学生却不会教书或教不好书的现象。课堂是一个复杂的情境,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育创意、教学经验、教学策略常隐于教育实践过程之中,无法剥离,实属内隐知识,它难以像可以陈述的外显知识那样,存在于书本而被人接受。因此,教育艺术、教学经验与策略的获得必须结合它所在的实际背景。本课题紧密结合师范生教学教育以及心理认知特点,基于当前基础教育中听评课严重去“专业化”现象的深入剖析;借助于视频技术,将师范生的“试教现场”及“比赛现场”作为培养其专业化听评课的重要载体、着眼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紧密围绕师范生合作体如何组建、观察任务如何分解、观察量表如何制作、观察角度如何选定、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后评价基于哪些证据、评价结论如何给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包括研究报告、论文、视频案例库、获奖证书等一系列丰硕研究成果。成果内容1、基本内容:(1)从理论及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了师范生合作体听评课的重要意义首先,听评课群体是一个专业的合作体,该合作体由执教者、听课者、评课者、学生等相关人员构成。合作体当中的主要行为是对话、分享。而不是强加,避免了听评课中的话语霸权现象。听评课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排名与考核,而是通过研究具体的课堂情境(此时此地就此课与此人对话),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其次,听评课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教师日常的专业活动。直面和解决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单凭教师个人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集体智慧参与。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专业活动中积极寻求并创造合作的机会,而合作体的建立则能很好地满足这一特定需要。再次,开展专业化的听评课,需要建立互信、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一,合作体成员有着共同的主体意愿,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第二,合作体各成员应遵循共同的合作规则。合作体成员基于上课教师课堂预设建构的分析,将复杂课堂分解成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若干观察任务。各成员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开展听评课的专业活动;第三,互惠的效益。合作体成员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合作研究,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专业生活方式,实现效益的双赢甚至多赢。该成果集中体现在陈齐荣撰写并发表的论文《基于合作体的专业化听评课例析》(教学与管理,2014年第1期)。(2)论述了听评课去“专业化”三种主要表现听评课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常见形式和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听评课活动的有效开展,借助于教师间的集体智慧,达到改进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发展。然而,现行学校对于教师间的“听评课”要求仅有数量化的规定,而无质量要求。这种纯数量化要求造成了教师听评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虽然教师的听课数量都达到了要求,但其效果和质量却没有得到真实的体现。教师“为听评课而听评课”的任务取向具体表现为:一是进入课堂前,听课者毫无准备,对教材、学生、执教者的教学意图等缺乏详细的了解;二是在听课过程中单向关注教师的执教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及整个课堂缺乏有效、全方位的观察;三是评课的形式化与随意化,评课时,评课者要么默默无闻、一言不发,要么信马由缰、不着边际,评课缺乏基于证据的有效推理。真实的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多端的。听评课理应也如此。首先,听评课的视角不同,其所确定的内容也就不同,听评课者既可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界定一堂好课应该具备哪些标准,也可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去评定;其次,听评课的标准也会因学科、课程类型及所依据的理念不同而迥异
上饶师范学院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