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抢救女书SRT小组2002年清华大学同学自发组织了抢救女书SRT(StudentResearchTraining,即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小组。抢救女书SRT小组自2002年以来,一届又一届的同学用扎实的科学精神与辛勤的汗水,对女书的抢救保护、正本清源,为这份世界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做出实实在在的学术工作。由于SRT小组三年的抢救性工作,是清华大学处于该领域的学术前沿、国内外领先地位。清华抢救女书SRT是“旗舰”。女书是在湖南省江永县东北部上江乡及附近三省三县交界的地方,妇女自创使用的一种性别文字。这种神奇的文字。沉默了百余年之后,震惊了世界。女书具有语言学、文字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学等多学科价值。作为世界上现存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到了本世纪初只有一个半自然传人(阳焕宜1909出生、何艳新1940出生),濒临灭绝。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不负责任的炒作,女书假字伪书开始大量出现,女书面临着失传、失真两方面的危险。因此抢救整理,正本清源成为当务之急。2002年清华大学同学自发组织了抢救女书SRT(StudentResearchTraining,即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小组。张文贺、杨桦、刘双琴,还有余欢、张丹、谢玄、王荣波、柴欣、莫静清、马瑄等,当他们听说要抢救整理女书文本,出于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一下子就扎进女书的故纸堆中。工作十分艰苦。他们从识读开始,逐字逐句翻译整理,呕心沥血,历经几个寒暑假,放弃无数周末,在繁忙的学业之余,挤时间工作。在商业化浮躁时风里,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守望文化遗产。2003年“非典”期间,抢救女书SRT小组的同学没有离开校园,他们利用那段时间,对女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她们固执的守望着故纸堆》的文章。正是由于他们的无声守望,女书不在沉默,这朵盛开在穷乡僻壤的奇葩开始真正吐露芬芳了——在美丽的清华园,在祖国的首都,在世界舞台上。2004年清华大学校庆、人文学院10年院庆期间,女书SRT小组在校图书馆举办了中国女书展,并参与“挑战杯”展。同时中国女书研究会在清华召开成立大会。激起了更多的清华学子的爱国热情。清华是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许多理工科同学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特长。如张文贺(双学位)、张婷(建筑)、任歆(双学位)、李楠(工程力学)、张文兴(热能)、丁镠(电子工程)、冯晓峰(电子工程)、叶宇(日语)、王展(双学位)、陈渊(自动化)、王振天(工程物理)、以及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孙晓梅等同学,对女书的进行数字化处理,设计制作展板,开通清华女书网站等等。在完成5卷本《中国女书合集》后,王荣波、吴迪、陈卉、刘双琴、徐荣、赵璞嵩、杨桦、李文山、岳岩、莫静清、王琛、牧野英惠等同学又进行了深入研究性工作,撰写了22万字的《女书用字比较》。在中国社科院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引起轰动,代表女书研究的最高水平。最后又由吴迪、赵璞嵩进行了逐一校对,交付出版社。他们的工作获清华大学校SRT文科唯一的2002年、2003年的二等奖、2004年一等奖,以及清华大学“赵元任”杯大学生语言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成果有:3部专著、参加了3次国际性会议,发表14篇论文、举办4场报告会(校内、国家图书馆等)。建立开通网站、初步进行数字化研究、建立《女书字库》、协助地方建立女书音
女书在清华-清华大学抢救女书srt小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