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童趣【教学目的】1、理解并积累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如“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成语。2、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异同,学习基本的翻译方法,理解文言词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文言文语感。“物外之趣”,激发想像、联想思维,培养想像和联想的能力。,用天真烂漫的童心细致观察事物,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教学重、难点】有感情诵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物外之趣”。2、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养生活情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我们的童年生活中那些欢快有趣的事情,让人难以忘怀,让我们重温那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下面请同学们就童年趣事展开回忆,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童年的欢乐。二、明确方法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是为继承祖国的文化,也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大屏幕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及要求:1、有感情诵读,熟读成诵。2、合作探究,体味童真童趣。3、积累文言知识。三、交流预习1、说说你所查阅的作者的资料。沈复:2、《浮生六记》:四、朗读感悟1、一读,正字音。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标画出重点及疑难词语。童稚()藐小()项为之强()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凹凸()土砾()壑()庞然大物()癞虾蟆()2、二读,标节奏。学生小组内练读,把握节奏与停顿。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3、三读,通文意。A、文言实词:(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2)故时有物外之趣。(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又留蚊于素帐中(7)凸者为丘,凹者为壑。(8)方出神(9)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B、文言虚词:(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徐喷以烟。(5)使之冲烟而飞鸣。(6)蹲其身,使与台齐。 (7)以草为林。(8)神游其中。 (9)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0)驱之别院。C、联系上下文,翻译句子。(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蹲其身,使与台齐。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5)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四读,明内容。速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中写了什么内容?(2)什么是“物外之趣”?(3)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4) 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5、五读,出情感。情感式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要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讲出来。就本文而言,你认为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二、互动背诵:组内互背课文,或男女生限时竞背。三、研读品趣沈复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围绕“趣”字着墨,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图。(大屏幕出示问题)1、你认为“趣”在何处?2、展开想像,将“我”鞭打驱赶癞蛤蟆时的心理活动和语言(可能有的自言自语)讲述出来。3、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4、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5、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四、作业:童年话趣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
《童趣》导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