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童趣》导学稿.docx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蕲春县芝麻山中学语文学科导学稿
分册: 七上 单元: 一
5•童趣
主备教师:邓 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恰当处理句中的停顿。

,读懂课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
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 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验对预习作业的答案,做错的同学要向做对的同学请教,做对的同学 要认真讲解。
㈡合作研讨
各学习小组围绕预习作业中同学们普遍感到疑难的问题开展合作探究。
各学习小组对疑难问题发表看法,同学们结合老师的评点作好课堂笔记(包括问题答案和 相关语文知识、解题方法等)。
㈢课堂展示 各学习小组根据以上环节的学习,综合各组在学习中对文章的深刻理解,进行以下讨论。
讨论 1:“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都已经 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 什么? 讨论 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三、课内训练巩固
1 •本文选自 ,作者 代文学家 ,字 ,号
全文紧扣题目《童趣》,第一段以“物外之趣”四个字点明主旨,二三四段分别写 了 、一 、一 三件事来具体表现,并分别用“ ”,“ ”,“—
来表现当时的心情,始终围绕一个“ ”字来写。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余忆童稚时
(3)故时有物外之趣
(5)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7)徐喷以烟
(9)余年幼,方出神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见藐小之物
(3)昂首观之
(5)观之,兴正浓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以”。
(1)徐喷以烟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于”。
(1)又留蚊于素帐中—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为”。
(1)项为之强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明察秋峯
(4)故时有物外之趣
项为之强
(8)果如鹤唳云端
(10)鞭数十
(2)故时有物外之趣
(4)使之冲烟而飞鸣
(6)驱之别院
(2)以丛草为林
(2)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2) 以丛草为林
8、翻译下列句子。
⑴•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⑵•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⑶.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⑷.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⑸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9、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四、课后反思质疑
你认为文中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举例说说看
学(教)后记:
五、课外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 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 ”芸曰:“有一法,恐作俑 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 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

《童趣》导学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pai11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