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积累字词,了解本文作者。(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论点及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难点)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意识,勇担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重点)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析领悟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设计(出勤:)有人说黄连最苦,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见解,那么,还有一个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作品相关(一)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二)创作背景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文体知识议论文(1)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文的通常结构方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论证的常用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驳论文的通常结构方式是:摆靶子——摆实质——论危害——作结论(正面论点)。(2)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方论证。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四)字词梳理【释义】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达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说法层出不穷。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也说心直嘴快。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预测。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三、初读感知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2段):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段):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4、5段):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明确】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知足,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安分,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达观。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责任。3、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明确】(1)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2)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并且力量可以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3)对自己的责任: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
15、最苦与最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