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调解艺术巧妙化解纠纷编者按:如何调解农村错综复杂的民事纠纷,调解能否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村干部和人民调解员调解技巧的运用和调解“度”的把握。本栏目将连载山西省绛县乡村基层的调解实例,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工作能有所帮助。对症下药法:叔侄俩握手言和案例:2011年8月的一天,绛县南樊镇西三涧村村民原国华找到南樊镇司法所,要求解决自己修葺房屋被邻居阻挡的事。随后,镇司法所所长郭军与干警张海存到西三涧村了解情况。经调查,原来原国华与其侄子原海江发生纠纷。叔侄俩家南北相邻,叔叔原国华居南,侄子原海江居北。因年久,原国华北房后坡瓦时有脱落。2011年6月,原国华欲修整北房后坡,需要在原海江院内施工,被原海江阻拦,原因是原海江以前建房时曾被原国华阻挡,后来房屋虽建起,但叔侄俩心里结下了疙瘩。了解到这一情况,郭军和张海存开导原海江:“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你们应该念及血浓于水的亲情,礼让三分,海阔天空。怎能纠结陈年疙瘩不放?”一席话说得原海江羞愧难当,低下了头。郭军和张海存趁热打铁,将叔侄俩叫到村委会,进行调处。原海江提到,以前与原国华产生纠纷后,因邻居原国华不签字,导致他的《宅基地使用证》一直没法办理。郭军和张海存劝说原国华要为侄子提供方便,原国华应允。最后达成如下协议:《宅基地使用证》办妥;;,必须将原海江院内的建筑垃圾清理干净;,自此不得产生纠纷。协议签订后,原国华顺利修葺了房屋后坡,叔侄俩握手言和。调解艺术:,打“情感牌”。由于当事人存在亲情血缘关系,调解人员从细节入手,设法激发当事人对亲情的认同,从而消除隔阂和抵触情绪。,对症下药。每一起纠纷的产生都有主客观原因。调解人员着手调解这起纠纷时,没有被当事人一方阻拦修房的表象蒙蔽,没有先入为主、主观臆断,而是从分析原因入手,找到纠纷的症结是以前一方建房受阻,另一方不签四邻认可字,使《宅基地使用证》不能办理所致。所以,先劝说原国华签字,协助原海江将《宅基地使用证》办妥,在此基础上,让原海江提供方便,允许原国华在其院内施工就容易多了。主动出击法:瘸腿翁终获赔偿案例:2011年8月1日下午,绛县史村76岁的孙某骑自行车行至本村油路时,被本县磨头村村民李军亮开汽车撞倒。李军亮一边报警,一边找车将伤者送往医院。可这时,孙某的家人和朋友闻讯赶来,二话不说,便和李军亮推拉撕扯起来。眼看一场事端即将发生,磨头村民调主任李怀印及时赶到现场劝解,在交警队验完事故现场、拖走肇事车辆后,李怀印让李军亮协助孙某家人迅速将伤者送往就近的医院救治。经检查,孙某右腿骨折,李军亮付了1500元。在交警队处理期间,当事人双方发生争执,一方要钱,一方坚决不给。孙某家人只好把李怀印找来,请他协助解决。李怀印利用自己与李军亮是同村,彼此熟悉的特点,说:“虽然你没有违反交通规则,但你撞伤人却是不争的事实,况且对方家里比较贫穷,你的汽车也入了保险,你总不能瞅着老人拖着伤腿硬捱吧。”接着,他又耐心做孙某家人的思想工作。最终在交警队达成协议:,;;,与孙某无关;,双方不得互找
运用调解艺术 巧妙化解纠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