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教师要学会宽容马岔乡中心小学冯俊新2011年10月15日教师要学会宽容我曾经读过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莎士比亚给我们诠释了宽容的含义,宽容是最美丽的一种情感,宽容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宽容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能够宽容待人,他的心胸一定像天空一样宽阔、透明,像大海一样广阔深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则小错小怒,大错大怒,怒其不争,怒其屡教不改,语罚,体罚随之而来,最后为学生定性“朽木不可雕也。”可见教师的态度和言行中缺少一种什么东西:一颗宽容之心。在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今天,我们需要学会包容、欣赏,学会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一、宽容是教师爱学生的表现,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学生不是完人,也不是圣人,他们年少气盛,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表现意识,但同时他们又缺乏自控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遇到困扰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所以容易犯错误。犯错误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有谁从小到大都没犯过错呢?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样对孩子太苛刻,也不公平。苏霍姆林斯基在《相信孩子》一书中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责罚他”。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也会表现的个体素质的差异,有的注意力集中,很自觉,而有的却在说话,搞小动作等,这时学应该给予学生善意地提醒,他们也许会后悔,希望得到教师谅解。有些学生只要教师稍加提醒,就能知错能改。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方法,说不定毁了一个人,甚至酿成悲剧。因此,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允许他们犯一些小错误,这样,才能构建积极的、和谐的教学氛围。2、宽容是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性格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学校和老师所要求的好学生大多是老实、规矩的形象,乖巧的学生普遍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欢迎。但未来的社会需要各种个性鲜明的,敢于创新的人才。过多过滥的条条框框往往抹杀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纪律和老师的要求往往是剔除了“孩子气”,让孩子成人化,在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时,我们教师应该有宽容的胸怀,充分认识学生某一时期的成长特征,认可他们这一时期的个性
教师要学会宽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