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阿Q的艺术形象.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阿Q的艺术形象087223729覃迎生《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最初连载在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12月12日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后被收录入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之中。《阿Q正传》里的阿Q是一个生活在江南小镇上的农村流浪汉,没有土地家庭,也不知道自己的姓名籍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他不敢正视现实,不愿承认失败,他妄自尊大、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和自甘屈辱,他受剥削、受压迫最惨重,他想反抗却不敢大胆反抗,他向往革命却又不能投入真正的革命之中去,他所有的言行不过是小生产者狭隘的报复心理,不过是一种“精神胜利法”,他的一切那么的可笑和可悲。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成果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在封建统治阶级这种特殊的历史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的命运。小说里作者采用象征、白描、夸张等写作方法,成功的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落后雇农--阿Q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一、阿Q艺术形象的主要特征(一)阿Q是个可笑的人一是阿Q难看的外貌和畸形的性格的可笑。先看他的外貌,黄辫子,癞痢头,头上还长着丑陋的癞疮疤,这样的外貌一出场就让人忍俊不禁。而阿Q最令人发笑的还是他忽而自轻自贱、忽而妄自尊大或忽而自欺欺人的古怪性格和行为。比如他穷,却经常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死都不承认自己穷。他的自尊有时很强,却偏偏头上长了个癞疮疤,而且很避讳别人拿这个来取笑他,要是有人犯了他的忌讳,他就会马上给予反击,结果往往是自己反被打败。而每次失败后,他又把失去的尊严在幻想中得到恢复:“我总算被儿子打了。”。造成阿Q种种违反常态的古怪性格和可笑言行都是由于他主观随意性背离了客观真实性的结果。阿Q无法直面惨淡的人生,不能了解自己的真实处境,他在行动上的困顿和失意只能从精神领域里寻求补偿和慰藉,用“精神胜利法”麻醉自己,这是阿Q畸形性格的重要特点。正是这种背离了现实性的畸形性格让我们觉得阿Q的可笑由表入里。二是阿Q错误变态的人生价值观的可笑。人类社会固然有丑的一面,但丑本身并不可笑,只有以丑为美时才会出现滑稽可笑的效果。以丑为美可以说是阿Q的一大特点。比如阿Q头上长着丑陋的癞疮疤,应该说这是贫苦在他身上的印记,哪有可笑之处?但阿Q却自豪的认为这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疮疤”“你还不配”。又如阿Q想闹革命,但他的“革命”只是想满足个人私欲,想睡几个自己喜欢的女人而已。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阿Q是认不清现实,辨不出美丑的。这种错误变态的人生价值观本身并不可笑,但阿Q却以此为美,这正是阿Q可笑的本质。这也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愚民政策和封建蒙昧主义植根小民思想领域而结成的恶果。(二)阿Q是个可鄙的人“革命”本来是阿Q人生里一件能真真正正能让我们改变看法对他肃然起敬的事情,是他人生里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事实并非如此,阿Q的革命目的与冲动是非常原始的,他没有受过民主主义的洗礼,他的“革命”无非是从个人自私的愿望出发,想的是“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报复几个平时结仇的人,夺回一些以往被剥削去的财物。他的革命对象不清,革命目的不明,对革命也不理解、不同情。阿Q的“革命”方式除了在未庄街头呼几声口号,唱几声戏文

浅谈阿Q的艺术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