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执业素质培养探究
任璐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摘要:高校教师执业素质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是关乎教师个人发展,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个人成长等各方面因素的重要前提。高校教师执业素质是综合高校教师个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教学能力与学术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本文针对高校教师执业素质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具体培养方向。第一,高校教师素质发展的相关分析,包括师德水平及个人能力方面。第二,高校教师执业素质发展重点竞争力分析,主要从构建综合知识体系、加强现代思维训练和强化道德修养应纳入职业规划目标等三个方面逐一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执业素质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执业素质,竞争力
联系方式:@
高校教师执业素质的培养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是关乎教师个人发展,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个人成长等各方面因素的重要前提。高校教师的育人使命使高校教师在道德思想及个人素养上有较高的模范性要求;高校教师的专业领先性,往往代表社会行业或专业领域的先锋。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其影响的深远程度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先进程度。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教师在执业过程中的各项素质培养提出若干方面的研究意见。
(一)高校教师素质发展的相关方面
1、师德水平
高校教学正值高校学生树立人生观阶段,教师的个人道德品质,个人价值观对于高校学生有着直接、明显的影响。由此,各阶段人才在促使先进专业发展之前,首先将受其导师职业道德精神的影响,再初步建立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个人价值观。
良好的一般道德修养有利于教师自觉参加教学工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一般道德修养包括个人自觉性、自律性要求;包括个人言行、基本社会公德与文明规范意识等方面。高校教师良好的一般道德修养可以促进岗位责任心,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亦可帮助强化学生建立建立自信,勇于探索,怀有正面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精神。
2、个人能力
高校教师个人能力主要表现在科研能力、教育专业性水平等方面。主要科研能力有赖于教师本专业素质,也与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了解程度息息相关。
往往,高等教育师资状况也会随专业需要呈现多领域合作的态势,大量社会先进人才引进高校。其教育专业性的学习与更新不可忽视,也应不断适应学生质量变化与社会就业风向
指导,加强个人教学能力,与高校紧密合作,制定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果。
(二)高校教师执业素质竞争力分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并非某一方面的擅长,而应从职业角度考虑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这是高教职业健康发展的指航标。笔者参考目前众多教育研究成果,提出高校教师执业素质发展竞争力发展的重要方面。此处并非强调竞争意识,但对于立志于高校教育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可针对个人职业素质不足之处采取积极举措。强化自我竞争意识有益于积极构建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明确职业发展任务,强化职业道德感,依此为明示钟,督促自己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
1、构建综合知识体系
全面的综合知识体系可以夯实教师教学的理论基础,扩展教师专业纵、横向视野,更好的制定本专业研究方向和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成效。构建综合知识体系是不断装备创新能力的基础。不仅具备完整本专业方向知识,还应对相关专业、社会相关领域或其他跨专业文理、通识类基础知识,相关法律、规范及社会
高校教师职称论文发表范文 高校教师执业素质培养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