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探讨.doc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探讨【摘要】本文针对建立中高职衔接体系时应把握的主要原则及具体操作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系统岗位能力培养冃标实践基地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95-3089(2014)3-0044-021刖§中高职衔接是一种中高职院联合举办中高职同类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上进行紧密衔接的教育模式。初中毕业生经过中考进入中职学校接受三年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两所院校共同进行毕业性质的考试或结业性质的考查,成绩合格者中职学校颁发中职毕业证书,学生不用参加高考,直接进入教育机构指定认可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修完专业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指定高职院校的毕业文凭。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同属职业教育,但在学丿力层次上有差别,在其对接时应坚持系统性原则、协调原则、共享原则,即两所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改革与设置要一体化,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培养目标耍有层次、衔接和递进关系,做好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协调的核心工作;两所院校要整合、优化各自专业教育资源,共同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无缝衔接和发展。2操作要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是根据产业行业的需求,认真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企业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研究技能型人才由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两所院校体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区分中、高职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差异。培养目标衔接是前提,专业建设衔接是基础,课程体系衔接是核心。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由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企业行业专家和职教专家共同分析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按照国家(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按照职业等级分类要求,形成不同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操作中,首先找出两者共性的内容抽取出来,然后按照中、高级工的岗位标准形成屮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职业性、技术性和技能性的一致,但又有着层次的差别。在培养冃标的制定时应强调中高职教育的递进性和衔接性以及专业内涵的扩展性和提升性,使中高职教育在各方面有效衔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体系。根据标准屮对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屮高职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分别实现各口的培养冃标。2) 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讲解必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相结合,依据企业的职业活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难易耍求设置课程和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整体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根据对于职业标准的不同,教学内容模块进行细化分解。中高职学校将不同职业群共性的知识、技术和职业道德按照中、高级工的不同标准形成同一个教学内容模块。其次将教学模块的内容进行拆解,形成符合中、高级工标准的课程教学体系,最终根据学科的关联性构建成中高职的课程教学体系。注意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应综合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群的特点,实现分级教学衔接的目的,有效克服教学内容安排上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避免中高职学习内容衔接程度不够和重复学习现象的出现,同时充分满足学生未來就业与自身发展的需求。3) 在教学方法
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