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发展启示2012-03-30|作者:金莲王永平刘良灿|来源:|【打印】【关闭】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以现代机械替代手工劳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与发展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经营与管理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专业化、集约化与市场化水平,农业与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于各国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不同,农业发展方式也各有特点,对中国农业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一、选择符合国情或区情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有三种主要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模式,以日本、以色列等国为代表资源节约与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以及以法国、荷兰为代表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复合型模式。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模式,主要由该决定。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用实证资料证明了这条规律,世界上劳均土地在30hm2以上国家,基本上走是机械技术型道路;劳均土地在3~30hm2之间国家,走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交错型道路;而劳均土地不足3hm2国家,多数走是生物技术型道路。由于国家之间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等存在差异,农业现代化道路与特点各不相同,不能照搬套用。针对中国农业区域广阔、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农业技术应用不充分、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而素质低下与农业投入不足等客观现实,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选择,既不能走美国大规模土地经营道路,也不具备日本高额补贴条件,但我们可充分利用当前世界农业科技革命成果改造传统农业,避免发达国家早期忽略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所走弯路,通过推广先进技术与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现代农业。也可借鉴荷兰与以色列等国人均农业资源很少但农业效益很高国家经验,把技术与劳动力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在能实行规模经营地方,可以通过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来集中土地,推行机械化生产,实现规模经营;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形较复杂地方,可以采取集约经营方式,通过拓宽农业发展深度、广度,实行产业化生产来发展农业。就地形复杂、经济发展落后贵州等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应当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采取集约经营方式,走劳动技术密集型集约农业道路,在引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与加快农民技能培训上下工夫。总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顺应中国经济发展客观趋势与当今世界农业发展一般规律,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二、高度重视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作用纵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政府对农业扶持与保护对于农业现代化实现是至关重要。美国政府颁布法律、制定政策,全方位地规范与引导农业健康发展。美国政府农业政策主要是为了减少市场波动与自然灾害对农业影响,以弥补市场调节功能不足。政府还通过休耕计划、农作物保障计划等来稳定与保护农业;通过建立健全法制,形成了比较完整指导农业与农村发展法律体系,保护农民正当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交易,政府每隔5年就出台一个“农业法案”计划,该法案用做今后5年农业科研、教育、推广行动纲领与编制相应财政预算依据;另外,美国农业科技研究局根据美国农业发展情况,制定6年农业科技发展计划,与农业法案相衔接;通过国家税收、补贴、价格干预、信贷管理以及产量定额分配等手段,对农产品市场与农业内部资源配置保持有效调节。日本分散小农经济能迅速纳入现代化轨道,主要是依靠日本政府全面干预与强有力宏观调控政策。日本在迅速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