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学老师的教学故事邓满荣是桂阳县城南完小的一名青年女教师,参加工作十多年来,多次在国家、省、市举行的教学比武活动中获奖。她是桂阳县的优秀教师,曾受到政府嘉奖。今年教师节前夕,记者专程去采访她,不料正埋头备课的邓老师真诚地对记者说:“我只是一个普通老师,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的学生。我愿意为学生的成长付出双倍的努力,愿意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愿意指引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但我不愿意被放大在公众面前。”她对记者说:我没有太多的素材,就讲两个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的故事吧。故事一:爱是最好的教育碰到过一个这样的孩子。父亲在他3岁时意外过世了,母亲忍受不了生活的重压远走他乡,留下他和70多岁的爷爷靠亲戚的接济艰难度日。在本应拥有阳光笑脸的年纪,他却总是眉头紧锁,眼神里还时常流露出一股说不出的味儿:有点儿傲慢,又有点忧郁,还有点小孩子不该有的愤世嫉俗。但他学习相当刻苦,成绩非常好。下课了,别的孩子都三五成群地嬉闹追赶,只有他默默地坐在教室里。看着他小小的背影,我的心有点酸酸的。好几次,我走过去跟他说话,他只是一言不发地听着,很有些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我想,像他这样心灵受到伤害的孩子,一般的帮助肯定触不到他的内心,反而有可能伤害他的自尊心。在书上读到一句话说“最好的教育是不着痕迹的教育,最好的爱是不着痕迹的爱”,我心里立刻有了主意。小考后,我奖给成绩优秀的孩子钢笔、作业本。孩子们拿到奖品后个个喜形于色,他尤其兴奋;下课了,我请他帮我翻翻作业本,端端水,然后告诉他我很感谢他,请他和我一起吃饭。他虽满脸羞色但又暗暗高兴;放学了,我拉他一起帮值日生扫教室,值日生由衷的感谢又让他的朋友逐渐增多;班上有同学发生小摩擦,争吵不休时,我向他“请教”怎样才可以让同学们互相谦让,他的主意虽“嫩”,但也是用心思考的结果……慢慢地,我发现他的眉头舒展开了,眼神也柔和了。是啊,亲情的缺失、生活的窘迫让这个小小的孩子过早地尝到了人生的无奈和痛楚。我想,作为老师,教给学生知识仅仅是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给他们生活的信念。什么是教育?也许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吧!故事二:遥远的掌声教书十多年来,每每面对学生,我总要问问自己:我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我能给学生留下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直到读到一篇《遥远的掌声》的文章,我才找到答案。哈佛大学的罗尔斯教授是当代社会学大师,在学术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正是这样一位大师,在学期结束讲完最后一节课走下讲台时,赢得了全体学生热烈的掌声。学生们用掌声向他致谢,在他走出后许久,掌声依然不衰。一名中国留学生的双手拍得又红又痛,便问旁边的同学还要拍多久,同学回答:“让罗尔斯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见为止。”直到今天,我依然被这篇文章感动着,为罗尔斯教授受到学生如此的尊崇而感动;为学生如此爱戴他们的老师而感动。记得刚来城南完小时,看着几十个孩子朝着我瞪圆了他们那充满了兴奋和渴望的双眼时,我的眼神也立刻跳出了喜悦和憧憬。然而,一双胆怯而又茫然的眼睛却被我忽略了。很多次,看见她深深低下的头和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熟视无睹,一直没当回事。直到有一次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募捐,她羞红了脸走到讲台上,怯生生地说:“老师,我今天没有钱,可以明天再交吗?”“当然可以。”说这句话时,我的语气里分明有些不满。然而,她低下头就走了,以至我全然没有发觉她的
爱是最好的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