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二、教学内容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3、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4、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三、教学重点 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四、教学难点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五、教学设计1、课程导入全班同学一齐诵读《中华世纪坛铭文》,谈读后感。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鼓舞民族志气,凝聚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2、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相结合,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相结合。六、授课教案[教师讲解]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沧桑,但总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她的历史、她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劫难而奋发图强,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当前,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第3卷,第608页)。爱国不是抽象的,它有自己的具体要求:(一)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毛泽东在他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是这样概括我们祖国的伟大形象的:"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秀丽的长江像一条系在祖国母亲腰间的蓝色飘带,铺展于云山天海之间;奔腾的黄河似一条生机勃勃的飞龙,舞动于锦绣大地之上。当然,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绝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爱,而应该体现在行动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祖国的环境、珍惜国家的资源。一方面,每个人都要爱护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环境,因为环境的维护需要群体的努力,否则,一个人破坏环境,就会有成千上万个人来破坏环境。另一方面,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表现在要珍惜各种自然资源,中国虽然地大物博,可我们各种资源的人均数在世界上是排名靠后的。我们要树立起资源紧缺的意识,提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树立节约型消费方式。(二)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我们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仅因为她拥有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的国土,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国土上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各族人民是伟大祖国之本,是伟大祖国的创造者,祖国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热爱祖国最根本的是热爱那些创造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各族人民,所以邓小平在1981年英文集》序言中情真意切地写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自己的骨肉同胞,表现在一个人不仅要爱自己的家人,爱身边的人,还要有“大爱”“博爱”,爱这个社会上所有的人民群众,不管他出身高贵或是贫贱。()(三)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会背井离乡,或许会彼此隔绝,但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总会把人们的心连在一起,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爱国主义是一条重要的政治原则。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国格人格。作为一名中国人,无论身在何方,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四)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具体的国家相联系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联系在一起的,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