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说菩萨戒弟子常摄集一、《西方确指》序原文丁未夏,过雪山和尚方丈。和尚出一书授余曰:“此宝筏也,且缘起甚奇。”明末时,吴城八友同修玄门,日请乩仙以谈其术。于卒也,有仙至,所谈与诸仙异,因日事之甚狎熟。久之, 忽劝以念佛。众问:“念佛可乎?”曰:“善。”众皆称:“南无佛!”曰:“不如是念也。”众问如何?曰:“汝须合掌至心,向西顶礼,念‘南无阿弥陀佛'。”众从之。于是为之微细开示念佛法门,令舍伪归真,求生极乐。始宣示夙昔因缘,菩萨名号,及现异香天花,种种灵瑞。而八人者,皆反其邪修,归于正信。无朽者,八人中之师也。菩萨令往三昧和尚处,受毗尼,圆僧相。和尚始难之,既而见菩萨《月偈》,遂敬礼西方,为之剃度。盖菩萨始至时,众以为仙,指月为题求句。因示以偈曰:“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无量照群迷。当知本体原无二,不动庄严变化机。”始于明崇祯癸未五月二十八日,迄清顺治丁亥十月初二日,前后共二十四会,所说皆修行要妙。因偈中有“确指正修路”句,遂名之曰《西方确指》。余读之,身心踊跃,不啻醍醐之滴入焦肠也,因叹奇不已。和尚曰:“余始亦不之信。既而阅之,神采焕发,即欲不信而不能矣。”余曰:“菩萨往昔因中,与八人具有大缘,悲念深故,权巧接引。此岂同于应乩之流?且观菩萨临行,有曰:‘鸾乩之设,本为神鬼依凭,非大菩萨应化常事。'则是书也,岂可作乩书视也?”余时即愿刊布流通,广利群有,而因缘未和。迄今己酉春,僧俗道侣,无不踊跃欢喜,愿施赀助成。至有读而哭,哭而读,顿舍所爱室宇衣服器具,入深山念佛者。岂非菩萨以无缘慈, 摄化众生,不可思议乎!遂与灵曦,慧楫二老师,谋付诸梓。梓成道其始末如此。时康熙己酉九月既望,古吴净业弟子朗西金锷撰白话文: 丁未年夏天,我拜访雪山和尚。和尚拿出一本书给我,说:“这是宝书啊!而且缘起十分奇特。” 2 明朝末年的时候,吴城有八位友人,一同修习玄门,每天扶乩请仙,让乩仙谈论它们的法术。后来,有一位仙,所谈的与其他乩仙差异很大。因为每天在一起,日子久了,彼此熟悉了, 有一天,他忽然劝众人念佛。众人问道:“念佛也可以吗?”他说:“很好。”众人都念:“南无佛! ”他说:“不是这样念的。”众人问,那怎么念?他说:“你们必须至心合掌,面向西方顶礼,念‘南无阿弥陀佛'。”众人照做后。于是,他便详细的开示了念佛法门,令大众舍伪归真,求生极乐世界。这时, 他才宣示了夙昔的因缘,菩萨的名号,并显现异香天花,以及种种瑞相。而在场的八个人,都舍弃了以往的邪修,归向正信。无朽是八个人中的师父。菩萨令他去三昧和尚那里受毗尼,圆满僧相。和尚开始的时候为难他,当见到菩萨写的《月偈》后,便敬礼西方,为他做了剃度。原来,菩萨刚来的时候,众人以为是仙,便指月为题,求一首诗句。菩萨便赐偈道: 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无量照群迷。当知本体原无二,不动庄严变化机。从明朝崇祯癸未年五月二十八日开始,到清朝顺治丁亥年十月初二日为止,前后共有二十四会,所说的都是修行的要妙。因为偈中有“确指正修路”这样的语句,所以命名为《西方确指》。我读后,身心踊跃,不亚于醍醐之水滴入焦肠,连连赞叹,连连称奇。和尚说:“我开始也不信。读完之后,神采焕发,想不信都不能了。”我说:“菩萨在往昔的因地中,与这八个人都有大缘,因为悲念深切,所以权巧接引。这哪里能同普通的扶乩混为一谈呢!而且菩萨临行前,还说:‘鸾乩本来是为神鬼设的,不是大菩萨应化的方式。'所以,这本书怎么能视作乩书呢! ”我当时就想刊刻流通,广利众生,怎奈因缘不和。直到己酉年的春天,僧俗道侣,都欢喜踊跃的,愿意出钱助印。甚至有边读边哭,边哭边读的。有马上舍弃一切,进入深山念佛的。这 3 都是菩萨以无缘大慈,摄化众生的不可思议的境界啊!于是便与灵曦,慧楫两位老师,谋划印刷的事宜。前后的经过,就是这样的。时康熙己酉年九月既望,古吴净业弟子朗西金锷撰二、《西方确指》缘起: 原文: 一时菩萨自极乐国来。降于娑婆震旦古勾吴地。在会弟子。以往昔因缘。得蒙化度。菩萨将显净土法门。而说偈言。诸佛之法要微密不思议以非思议故无能尽宣说牟尼大慈父悲悯众生者说所不能说导彼今后世更以异方便显示安乐刹令发愿往生横截诸恶趣繇佛阿弥陀大愿摄群品闻名能受持决定生无惑若有大力人专念心常一成就深三昧现前亦见佛今我如佛教将开化导门念尔等迷倒确指正修路是非弱小缘应具难遭想西方万亿程一念信即是菩萨说偈已。令诸弟子朗宣一过。复言汝等向来学宗玄术。心溺邪修。我以夙缘慈念深故。来此化导。今已首标西方净土。为正向正修一门。犹虑未能极信。次当说我名号及我所证。令知说是法者。是大菩萨。善男子。我昔因中。以妙湛觉心。照明一切诸所有刹土。众 4 生所同具足。即以觉妙妙觉。觉明妙心。起无量妙行。度诸众生。是故阿弥陀佛印我名号。号曰觉明妙行。汝等从此皈依。更无疑二。时同会者八人。俱合掌至心
《西方确指》白话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