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学科赴高考(二) 参与讨论者: 陈夫义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徐强海南省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史弘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王超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编者按:上一期我们特别邀请了海南、山东、江苏三省一线教师,共同剖析了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纳入高考这一改革趋势看法,以及部分省份改革内容实施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存在困惑。本期,我们请到了几地教研员、专家,从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形式、命题实施等方面展开讨论。●信息技术纳入高考之我见陈夫义(海南) 在当今社会,个人信息能力(信息获取、处理、利用、评价、生成能力)是人类生存基本能力,甚至“个人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能力,对于自己进入职场与融入社会以及文化环境都将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但是,由于学生高考成绩在高校招生录取中至今仍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与个人前途具有高利害关系。这种高利害关系驱使部分利益相关者升学诉求集结起来形成对学校强大社会压力,致使部分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凡是高考不考往往都得不到应有重视,即使这些不考或考不到知识与素养对学生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出现了这样现象:如果信息技术内容不纳入高考,一部分高中就置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于不顾,对这门学科教学采取应付态度。海南省在酝酿与研究高中新课改后高校招生考试方案时,为了使一些非高考科目得到应有重视,采取了“3+3+基础会考+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模式,使不同层面、不同科目、不同素质评价结果都能获得重视,这是各方面力量(包括强调确保基本培养规格一方与反对继续设置会考科目另一方)充分博弈结果。徐强(海南) 以海南省为例,几年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学科被纳入普通高中基础会考学业测试,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课程实施。 ,进入高考意味着课程得到了社会、学校、学生与家长多方面重视。显而易见是,新课程实施初期,本地学校加大了计算机教室建设等方面投入,基本上保证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正常开设。 ,学科地位提升直接导致了教师地位提升。更重要是,这种转变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稳定,使他们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前被老师们忽视很多教学活动、环节得到了有效开展与研究。比如,如何备课、如何有效实施教学、如何对教学进行反思等,都得到了老师们越来越多重视。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促进了自身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是其终身学习一种有效、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纳入高考,能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视。同时,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现实面前,信息技术课程无疑会为他们实现个性化人生价值提供条件。虽然信息技术学科进入了高考,提高了学科地位及学科教师地位,但是学科教师所面临挑战却更大了。主要体现在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欠缺,尤其是对命题考试研究还远远不够,这会严重制约课程进一步发展。史弘文(江苏) 随着高中新课程实施,信息技术课程评价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2005年陆续进入课改几个实验省份来看,在各自出台新高考方案中都或多或少地糅入了信息技术课程,有是对原有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延续与深化,有是借着课改“东风”将其正式纳入考核范畴。但不管是以何种形式进入高考,对于这门新兴还需要更多关注
“非主流”学科赴高考(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