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飋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物理·38 卷(2009 年)11 期物理学咬文嚼字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二十九探针、取样和概率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90 ) 毌昮毮毩毾氃'毷毰昮毮氊毱(我知道我不明白)! ———PlatoinAp olog 摘暋要暋暋Probe 、samp le 、p rove 、try 、p robability 等词汇常见于科学文献. 它们之间有一些微妙的联系,但在汉语译文层面上却可能被掩盖了. 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或许有助于在阅读西文文献时得到更多的信息,比如在理解 EELS 和SPM 所表示的一类分析技术时. 暋暋人类依赖当前已有的知识理解遇到的新问题与新现象,如果这种理解是令人满意的(比如没有逻辑上的矛盾,或者数值上同预期没有什么大的差异), 则这样的理解就可被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而如果在当前框架内做不到这一点,人们就会在已有的知识(架构)基础上,构造一些新的见解或理论体系,再试着(try )达成某种理解;如果发现有偏差或错误之处(error ),则检讨差错从而对原有的见解或理论体系进行修订 1 ),然后再从头来过,直到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这即是所谓的试错过程,英文为trialand error 或者trialby error. 当然trialanderror 不只是针对获取知识,它还是解决问题、确定方案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 这里说到的try 和trial ,取其top uttothep roof , test 的意思 2 ),即汉语所谓的“试、试验、测试、尝试暠的意思. 与这个意思近似的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词都出现在物理学和数学文献中, 作为动词“尝试暠在德语里的对应是p robieren ,德国人常说的“p robieremal 暠就是“j usttry it (试一试)暠. 同p robier灢 en 同源的德语动词还有p roben ,是排练、练习的意思. 这个动词,p robieren 或者p roben ,其名词形式为 dieProbe (样品、练习),传入英文就采用了简单的 p robe 形式. 在英文中,p robe 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其本身以及由其拓展而来的词汇充斥物理学文献. Probe 作为动词,中文简单地翻译为探测,似乎忽略了点什么. 在“top robethestructureofMinkowski sp aceinmoredetail ,itisnecessary tointroducethe concep tsofvectorsandtensors 暠一句中,p robe 的意思是探究、tomakeasearching examination ,因此翻译为“为了从细节上探究Minkowski 空间的结构,有必要引入矢量和张量的概念暠或许合适. 而在“Lep tonand q uarkarestructurelessatthesmallestdistancescur灢 rentlyp robedby accelerators (轻子和夸克在当前加速器能探测的距离上是无结构的)暠一句中,“加速器能探测暠在中文语境下似乎有点别扭. 这就是因为 p robe 仅仅被翻译成探测, 不仅仅是探测这个动作,它还是一种较特殊的探测方式,一种依赖某种外来的(易操控、易测量、或者有较可靠认识的)信号,从该信号或该信号的变化中提取关于待测对象信息的探测方式. Probe 这种探测方式,中国古人早就聪明地运用过. 战国时齐王的大太太死了,后任拟从齐王的七个贴身姬妾中选出. 相国田婴为了能向齐王推荐齐王自己中意的新夫人,就买了七个耳环———其中一个比其它的要好一些———献给齐王,由齐王分给了姬妾们. 第二天田婴看到那个特殊的耳环戴在了某位姬妾的耳朵上了,于是就提议齐王立那位女士为夫人,于是君臣皆大欢喜 3 ). 这个计策采用的就是p robe 技术, 1 )暋如果所需对旧知识的修正太多,以至动摇其根基,那该算作是一场认识上的革命。然革命不过是更彻底些的修正而已,其需求和实现的可能深深地根植于和充分地表现在旧体系里,比如狭义相对论之于经典力学。———笔者注 2 )暋Try 的本意是分离,比如通过加热把油从猪肉中榨出来,提炼金属等等,多用try out 的形式. ———笔者注 3 )暋原文见《战国策·齐策三》:“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暠———笔者注· 4 2 8 · 暋物理·38 卷(2009 年)11 期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http :飋飋所用的p robe 就是耳环,具体的探测过程是观察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29:探针、取样和概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