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基本功训练(一)刻苦学习,方法正确声乐的学习是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嗓音的天赋条件、对声乐原理的理解程度、训练的方法之差别,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进度。一般的哼哼唱唱几乎每人都会,但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必须刻苦钻研、潜心探讨,一分辛劳,一分成果。将声乐这门课看成轻而易举、简单速成是盲目、无知的,或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它看成是永远攀不上的高峰,也是无科学依据的。成功的歌者有一个共性:自幼对歌唱出奇地入迷,表现出莫大的热情,即使背诵不出某一首歌的全部内容,也要凭记忆唱唱其中几句。每一首新歌出来,他(她)很快就能哼上第一段或几句。每当广播里传出耳熟能详的歌曲,他(她)会独自跟着唱,而且非常投入。中国常青树、里程碑式的歌唱家李光曦、贾世骏、胡松华、郭颂、马国光、李双江、施鸿鄂、马玉涛、方初善等,都有各自的代表作。声乐教授林俊卿、俞宜萱、沈湘、周小燕、郭淑珍、蔡绍序、葛朝祉、温可铮等,是声乐教育的专家。有的已经谢世,只能观看他们生前的演唱视频或教学视频。有的年过七十、八十还在艺术的园地里耕耘,发出光和热。有他们这样的歌唱家、教授指导几个月或几次,胜过盲目自学好几年。歌龄长不等于掌握了声乐的“灵魂”。不知不觉地走了弯路或走进了死胡同,是一种倒退,还以为在不断进步。观赏声乐高手的演唱、观看他们的视频,是学习、借鉴其宝贵经验的一个途径。如有机会请他们倾听新手的发音,让他们指出新手有哪些欠缺。高手带新手,哪怕这种机会只有一、二次,也是非常珍贵的。医疗上有门诊、住院、疗养。声乐培训和医疗有相类似的情形。“门诊”相当于临时一次、二次的单独指导;“住院”相当于定时辅导半年、一年;“疗养”相当于歌手边演出边进修。声乐的练习曲、教科书远没有钢琴哪么丰富、有分量,声乐学员数量同样没有钢琴学员那样声势浩大。声乐教科书既要讲概念,又要讲具体的方式方法。分清哪些是合理、科学的声乐要领,哪些是误解、不良习惯。面带微笑、半打哈欠的状态有什么实用意义?丹田用气的要点是哪些?字正腔圆、以字带声、以情带声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如何求得“内感觉”与“外感觉”的基本一致?“面罩音”与“脑后音”的差别在哪里?怎样处理好下沉与上扬?将“气泡音”过度到较高的声区的方法......有些声乐老师讲解的多,示范的太少;有的声乐老师示范的多,讲解的太少。最好的办法是边讲解边示范。吸气如闻花,吐气如吹灰;低音如流水,高音如行云;十分力气用七分;百分之三十靠老师,百分之七十靠自己,但是,有时到了关键性的问题上百分之七十靠老师。歌唱基本功的一半是关于气息。歌手的黄金时期是青年、中年时代,有的一直延续到老年时代;金嗓子一半是天赋,一半是训练;有了正确的发声法是最有效的保护嗓子。歌唱要充分发挥人的大脑智慧,是高级的神经活动之一,是艺术、语言文字、医学、体育运动、哲学、历史、社会学的综合体现。不仅要有一副好嗓子,而且要健壮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吃苦耐劳的精神,能从多门相关的学课中得到教益。歌唱既然是艺术的一种类型,少不了千锤百炼,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是必然的,但有时因保护嗓子或恢复嗓音的需要,不得不停止一星期、一个月。歌唱是语言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的语音修养十分重要。歌唱与医学关系极其密切,学习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接近于学习人体解剖学,歌喉的健康取决于全身的健康。经常进行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也保证了嗓音的健康
声乐基本功训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