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李慧琳《朋党论》——、作者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1007年——1072年).二、背景介绍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三年任谏官时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因向仁宗献《四论》而得罪仁宗,被贬为饶州知州。欧阳修为此事不平,写信对诬陷范仲淹的高司谏予以斥责,当时的尹诛、余靖也上书仁宗劝阻,结果都为此而贬官,并被守旧势力诬蔑为“党人”。由此,“朋党之论起”。庆历三年,宋仁宗欲进行改革,又重新重用范仲淹等人,命他任参知政事,命欧阳修为谏官。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广造舆论,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延用朋党,朝廷内“朋党之论”再起,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深为欧阳修所洞察。欧阳修担心仁宗轻信谗言改变主张,也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辨朋党之诬,所以写了《朋党论》一文,希望仁宗明鉴。.三、赏析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译文: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言论只希望辨别、。明确:“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译文:但是我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的,是利禄;小人所贪的,是钱财。但是以为只有爱好、,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译文: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译文:所以我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译文: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则能够和衷共济,共同克服困难,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排斥小人的假朋党,任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用这些自身修养帮助效力国家渡过难关所以做、当排除、?君子真朋,小人伪朋。从本质上说明小人无朋。结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从而强调辨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重要性。“同道”共同追求“同利”从利出发“始终如一”(真的)暂时的(虚假).
《朋党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