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文明有礼形象展人文北京风采青龙桥地区义务指路处坚持志愿服务四周年——青龙桥街道申报10个品牌文明团队活动材料2006年8月,为改善颐和园的旅游服务环境,青龙桥街道整合辖区资源在颐和园东宫门成立了“青龙桥地区学雷锋服务岗义务指路处”。来自青龙桥地区私营个体协会的14名志愿者成为首批指路处队员,负责在周末和节假日到颐和园东宫门为广大中外游客义务指路、解决难题。四年来,指路处由14人发展到100多名志愿者,累计为游客提供服务30余万次,志愿者们热情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受到外地游客、社区群众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京华时报等十几家媒体分别以新闻、专题等形式先后多次进行报道,北京市、海淀区和青龙桥街道等各级领导也多次慰问、视察指路处,特别是2009年视察颐和园,亲切慰问了正在坚守岗位的6名指路处志愿者,并勉励她们再接再厉继续把志愿工作做得更好,为百姓服好务,指好路,充分展现首都志愿者的风采,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搭建爱心平台,构筑奉献载体青龙桥街道位于皇家园林颐和园周边,颐和园各出口较多,周围公交线路比较复杂,为方便外地来京游客,街道专门成立学雷锋义务指路处,为地区志愿者搭建爱心平台,构筑奉献载体。正是这一平台,激发了青龙桥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使大家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社会传播了爱心和文明。在指路处成立之初,只有14名青龙桥地区私营个体协会会员充当志愿者。由于指路服务贴近群众生活,适应游客需求,逐渐吸引了社区居民、大学生、颐和园武警消防中队的战士加入到这个行列,现在指路处的志愿者已经达到了上百人,年龄最大的已75岁,最小的年仅10岁。不管是何职业,也不管多大年龄,他们都坚持着共同的理念“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志愿者”。四年来,他们坚持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一棵草去”,无论酷暑严寒,每逢周末及黄金周,都坚守在岗位,在世界文化遗产的颐和园东宫门为中外游客,提供义务指路、信息咨询、语言翻译等服务。今天的义务指路处,问路的、求助的、合影的、表扬的……各种游客络绎不绝,已真正成为人们的问路指南,成为颐和园东宫门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作为一名志愿者,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义务指路也不仅仅是“指路”那么简单。指路处成立之初,志愿者们就明确提出,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对问路的游客绝不能说“不知道”三个字。为此,指路处特地邀请有“京城指路大王”之称的谢亮对志愿者们进行了培训,并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更好的服务方法。四年来,指路处坚持收集最新出版的《北京地图册》,为外地游客来京旅游创造便利条件;并搜集了颐和园周边及北京市区地图、公交线路、地铁公交停靠站点等相关资料,绘制了颐和园东宫门周边区域平面图,做好充分准备,把游客们问的较多的地点印制成路条,上面标有乘车路线,极大的方便了群众;为了方便国外游客,指路处志愿者们还坚持自学英语,尽管志愿者们大都没有英语基础,但是为国际友人服务、为中均年龄50多岁的队伍努力学习。如今,他们已经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并为指路处换上了双语横幅,所有的指路条也都是中英文一一对应。为了更好的方便游客,指路处还不断拓展服务的领域
树文明有礼形象 展人文北京风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