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1世纪古琴研究解读.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1世纪古琴研究解读.docx21世纪古琴研究解读代古琴音乐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经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但它为大众所熟知,并逐渐吸引各界学者加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当代中国音乐史研究的走向,则是在2003年11月之后。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古琴入选。如果比较2003年前后两个阶段的古琴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2003年之后,不仅古琴研究的领域更为扩大、参与的人数更多、研究成果更丰富,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一方面,依赖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在世界各地的推进,古琴研究从一个单纯的学术“消费领域”成长为一个“生产领域”;另一方面,传统的古琴研究路径,随着跨学科研究方法的介入,已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古琴作为“非遗”的意义、价值,及与之相关的认同等,逐渐成为当前古琴研究的主流视角,同时也被应用到地方传统文化的建构中。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琴派历史源流。这既有古琴流派历史多以地域区别的原因,也包含了今天各地在申请“非遗”的刺激下对振兴传统的强烈愿望。这类研究大多都具有直接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凸显地方传统的特点。尤其是2004年常熟被授予古琴之乡后,虞山派古琴随之成为形塑地方文化的重要标识,古琴流派的传承研究再度被提及并深入。{1}现代性为目前的古琴研究带来了思维与体验的可能性,并在古琴的传承上表现得很明显。如21世纪以来出现的各层级的传承人、各种名目的大型琴会演出及交流活动;斫琴技艺的科学技术化;古琴的系统专业教学;古琴考级、培训与教材;琴谱的计算机编码;当代琴乐的数字化保存等等。这些新的可能性无疑丰富了古琴当代研究的范围和视域,但是我们也从这一系列举措中看到,古琴的传承已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而是被嵌入了现代专业训练领取文凭证书的轨道。专业化的教育体系、繁复的知识话语创造与传播影响到了当代古琴发展,而消费主义、商品化也给古琴的训练和传承带来巨大冲击。在众多研究中,我们发现自21世纪以来,单纯性的琴曲音乐技术分析已经渐少,代之以归纳总结琴曲音乐特点的综合性研究增多。这种变化既有可能与目前打谱出来的琴曲数量有关,也有可能因为单纯性的音乐技术分析研究已经不再能适应当前的学术要求有关。在此笔者关注的是这种研究的细微变化所引出的问题,即古琴打谱研究。打谱、创编是古琴延续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一定意义上打谱就是复活古曲,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有创造,或者说是再创作。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组织了五次全国规模的打谱活动,成果显著。在这一过程中琴家个人的打谱经历和经验也逐渐被学界关注,如姚丙炎的“古琴打谱”,管平湖的“古琴打谱艺术探窥”,成功亮的“琴曲《文王操》打谱后记”以及“打谱是什么?”“传统琴曲打谱”“古琴打谱之谱本选择及源流辨析”等等。在国家组织的历次打谱会议和相关成果中,传承千年的古谱逐渐被现代音乐话语所取代,这样的认识今天看来或许有些偏执,但是,现代性的影响终是无法逃避的。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我们发现古琴能够传承发展的重要机理主要得益于不断的创新,这种创新从某种角度看,正如荣鸿曾所言“打谱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必须进行学术研究,具备文学和音乐知识和修养,精通古琴弹奏艺术,还有具有创造力,换句话说,打谱者必须是一个学者,一个演奏家,一个作曲家合三者于一身。”由此可见,创作是传承恢复传统的重要手段。今天看来,古琴的发展

21世纪古琴研究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aokaishui123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