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习作教学前准备笔者近来听了10节习作教学比赛课,课时划分基本上是10分钟读题讲要求,20分钟左右让学生习作,再留几分钟评析。这样习作教学可以有几枝“独秀”,但不可能春色满园。若想让全体同学都有话说,习作课前活动准备、情感蓄势、资料收集等工作必不可少,下面就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浅述习作教学前准备工作。一、活动准备,让习作回归生活习作素材来源于学生生活,而学生生活主要由丰富多彩活动构成,教师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在写活动类习作时,教师巧妙组织了各类游戏,如:“玩转溜溜球”“橡皮大战”“驰骋溜冰场”“象棋赛”……在教学“写一次有趣游戏”(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时,教师让学生捉来蚂蚁,用樟脑丸画圈将蚂蚁圈定在一个圆圈内,并不断缩小范围,观察蚂蚁不同反应,学生兴趣盎然。他们给这次游戏起了许多有趣名字:《蚂蚁斗士过河》《蚁》等等。六年级下册习作4要求写一次实验,并要求写清楚实验过程与结果,在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纸锅烧开水实验”“镁燃烧实验”“鸡蛋浮起来实验”,学生是亲历者,因为有收获,所以写起来都有话说。 。在教学写“秋天树叶”(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时,教者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捡树叶”“贴叶画”,组织“秋叶展”,学生们惊喜地发现“樟树叶在秋天成了双面人”“风儿吹过,树叶成了黄蝴蝶,自己成了追赶黄蝴蝶精灵”。各种各样知名不知名树叶都涌进了他们习作中。学生亲近自然,习作就会注入活力。在教学“用统计法研究生活中问题”(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表格法、柱形图、画“正”法等进行了各种各样调查,结果出现了“校园流行歌曲排行榜”“六年级快乐指数调查表”“任课老师人气指数调查表”等等。学生在交流时争先恐后,习作时也有话可说。 。“观察,观察,再观察!”长期反复观察才能为我们积累更多材料,让我们写出属于自己习作。在教学“写一种小动物”(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写身边小能人”时,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制定了长期观察计划,经常举行“观察心得会”。学生形成了有意识观察习惯,于是习作中小动物活灵活现起来,笔下小能人有血有肉起来。在教学“观察一种自然现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时,以前采用方法是课前要求学生摘录好词好句,课上汇报交流,结果习作变成了学生拼凑词句活动,说全是别人眼中“朝霞晨雾”“春风秋雨”。这一次吸取了前一次教训,早早就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开展观察活动:学生可以坐在爸爸摩托车上看日出,可以躺在草地上看云彩,可以走进春雨中、沐浴在晨雾里,也可以透过窗户看月圆月缺……这样一来,学生发现自己虽身在高楼中,但只要留心,各种自然现象不仅可以看到而且还能发现其中差异。 。在教学“写家乡名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时,为了不让学生抄资料,走过场,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身边资源,组织了采访小分队,采访靠踩三轮车资助学生上学严展红、成功企业老板与拾金不昧上了电视节目同学。这样特殊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交际能力,又积累了写作材料。二、心理准备,为习作积淀情感针对学生习作中常出现“虚情假意”,笔者认为习作前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心理准备,有几种做法可供参考。 。在教学“写一位自己喜欢或者崇拜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时,我先让学生搞清楚自己是喜欢还是崇拜心目中那个人,若喜欢
浅谈习作教学前的准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