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概况?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性病毒性感染,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亦见于青壮年。?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非化脓性唾液腺肿胀和触痛,大部分病例累及一侧或双侧腮腺。疾病良性且自限性。 1/3 人表现为亚临床感染。?附睾-睾丸炎和脑膜炎是本病两大重要并发症。如同一般病毒性疾病,青春期后患腮腺炎症状重于儿童,且易发生唾液腺以外的全身性感染。病原学?致病菌: 腮腺炎病毒( mumps virus ) - 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 系 RNA 型病毒。- 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迄今只有一个血清型, 病毒很少发生变异,各毒株间抗原性较近似,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 病毒在 1% 甲酚皂液(来苏)、乙醇、 % 甲醛溶液等于 2~5 分钟内灭活。 56 ℃ 20 分钟可灭活。但在 4℃时保持活力 2个月, -70 ℃可以存活数年。流行病学?传染源腮腺炎病人,在早期阶段有传染性,自发病前 3日至腮腺肿后 9天均可自患者唾液中检出病毒, 因此在此 2周内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途径腮腺炎病毒由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均患。在 1967 年前腮腺炎发生在 5~9 岁儿童占 50% ,而 14 岁以下的儿童患者占 90% 。?流行特征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温带地区以冬季或春季最多。诊断要点?临床表现: 潜伏期 8~ 30 天,平均 18 天,自然病程约为 10 ~ 14 天 1 发热: 伴全身不适,体温与病情成正比,热型可呈双峰型。 2 腮腺肿胀: 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质韧、胀痛、触痛、张口及咀嚼时加重,肿胀多于 1~3天达高峰,持续 4~5天逐渐消退。 3 其它系统损害: 可有睾丸炎、胰腺炎、脑膜炎的表现。诊断要点?实验室检查: ?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清和尿淀粉酶: 90% 患者有轻至中度增高。?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诊断价值,双份血清效价 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份血清效价达 1:64 者有诊断意义-亦可进行血凝抑制试验-或以 ELISA 法检测特异性 IgM 抗体鉴别诊断鉴别诊断①化脓性腮腺炎: 局部红肿压痛明显,多为单例,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管流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症状性腮腺肿大: 常并发于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或应用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过程中,腮腺肿大双侧对称,质软无肿痛感。③颈部或耳前淋巴结炎: 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样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伴有咽峡炎、耳部疮疖等。④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 如单纯性腮腺肿大多见于青春期男性,无症状,与功能性分泌增多致代偿性腮腺肿大。并发症 1)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 多见于儿童患者。- 腮腺炎脑炎的发病率约 % ~ % - 在无并发症的腮腺炎中有 30% ~ 65% 脑脊液中白细胞增高- 脑膜炎和脑膜脑炎症状可发生于腮腺肿前 6天或肿后 2周内。头痛、呕吐明显,有脑水肿表现。- 脑脊液与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相仿。脑电图以脑受累为主。 2)多发性神经炎: - 常发生于腮腺炎后 1~3周,预后良好。- 腮腺肿大压迫面神经致暂时性面神经麻痹。- 偶有出现共济失调、三叉神经炎、偏瘫、截瘫或上升性麻痹。也可有导水管狭窄而并发脑积水。 3)耳聋: 因听神经受累。发病率约 1/ 万,但可成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 75% 为单侧性。并发症 2. 生殖系统并发症腮腺炎病毒侵犯成熟的生殖腺体,多见于青春期以后病人 1)睾丸炎: - 占男性成人 14% ~ 35% - 一般 13 ~14 岁后发病率明显增高- 常在腮腺肿大 1周左右开始消退时,突发高热、寒战、睾丸胀痛伴明显触痛,一般约 10 天左右消退。阴囊皮肤水肿,鞘膜腔积黄色液体。约 1/3 ~ 1/2 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病变常为单侧且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引起不育症。附睾炎常合并存在。 2)卵巢炎: - 占成人女性 5% ~ 7% - 症状有腰酸痛、月经失调- 严重时扪及肿大卵巢伴压痛,未见由此导致不育的报道。
腮腺炎-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