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滑大绳、割大绳使用与计算方法.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钻井大绳滑绳、割绳作业和大绳的正确使用滑大绳与割大绳的目的钻机的提升能力决定了钻井大绳的配套标准,各类钻机提升载荷不同,配套大绳的类型以及抗拉强度也不同。大绳的使用寿命与其配套时设计安全系数以及使用方法有关,各类钢丝绳最小安全系数API标准见表一,钻井现场常用大绳抗拉强度数据见表二。在大绳类型选定之后,其使用寿命完全取决于现场的正确操作。-1/81-1/41-3/81-1/:本抗拉强度数据表只针对金属芯、6*19、强化犁钢材质的钻井大绳,现场使用时以厂家提供的数据为准。大绳在使用过程其磨损主要分为两种:贯穿整条大绳的磨损。关键磨损点的磨损。关键磨损点主要分为两种:钢丝绳与滑轮之间的接触点(取决于井架高度与提升点)。特殊拐点,即滚筒上两圈之间的转换点(取决于滚筒直径与宽度)。为延长大绳的使用寿命,只有定期改变关键磨损点的位置。滑绳与割绳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分散关键磨损点,尽可能使整条大绳的磨损达到均匀,以避免关键磨损点长期作用于同一位置而造成大绳局部损伤,从而影响整条大绳的寿命。大绳功的计算为了分散关键磨损点,现场以大绳所做的功为参考依据。在转盘钻井各种工况条件下,包括钻进、取芯、打捞、起下钻、下套管等,根据API标准,其计算公式如下:在井深为H时起下一趟钻大绳所做的功Tm=〔PH(H+L)+4H(W+d/2)〕*10-6其中:Tm=大绳功(ton·km);H=起下钻时的井深(m);L=一根钻杆立柱的长度(m);P=钻杆在泥浆中的单位长度的重量,(包括工具接头,kg/m);W=游动系统总重量,包括游车、大钩、吊卡等,(kg);d=有效钻铤重量,即钻铤浮重减去与钻铤等长的钻杆的浮重,(kg)。从井深H1钻至井深H2时大绳所做的功(ton·km)Td=2*(T2–T1),钻进过程无划眼;Td=3*(T2–T1),钻进过程每个单根打完划眼一遍;Td=4*(T2–T1),钻进过程每个单根打完划眼二遍。从井深H1取芯钻进至井深H2时大绳所做的功(ton·km)Td=2*(T2–T1)。下套管时大绳所做的功Tm=1/2*〔PH(H+L)+4HW〕*10-6;其中:Tm=大绳功(ton·km);P=单位长度的套管浮重(kg/m);H=套管下深(m);L=套管单根的平均长度(m);W=游动系统总重量,包括游车、大钩、吊卡等,(kg)。考虑到钻井作业的复杂性,上述公式并不能完全、真正反映大绳在各种工况下所做的功,譬如震动应力、摩擦应力、加速度等,但作为正确使用大绳的一种参考,已经完全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那么,大绳在什么时候应该进行滑大绳、割大绳作业?大绳累计做功达到多少时才应该进行割大绳作业?滑绳与割绳长度又该如何确定呢?钻井大绳割绳前累计功API标准数据的应用滑大绳的目的是尽可能均匀分散钢丝绳系统中的摩擦,使绳系中各关键摩擦点不断改变位置。但滑绳不会影响滚筒上的特殊拐点,为了避免大绳上的某一点一直

滑大绳、割大绳使用与计算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3332654
  • 文件大小143 KB
  • 时间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