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雷电的对象防护雷电的对象可分为人体、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场所、计算机场地、高电压设备等。不同的对象,雷电的防护也有不同。 人体防雷电雷电造成的灾害除经济损失外, 还伤及到人的生命。人在遭受雷击时, 电流迅速通过人体, 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 心脏骤停, 造成不同程度的烧伤, 严重者可发生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在雷电多发的夏季, 人们对防雷电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当雷电发生时, 应尽量避免使用家电设备, 如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电话机等, 室外天线和电源线要接地良好, 空调器、电冰箱、抽油烟机也要停止使用,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房屋门窗要关闭好,有条件的家庭, 门窗可安装金属网罩并接地良好, 以防球形闪电入室。如果人在户外, 雷雨时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场所, 不要在孤立的电杆、房檐、大树、烟囱下躲避。当雷电距离很近时, 不要撑开带铁杆的雨伞, 头顶上方要避开金属物, 不要使用手机, 避免直击雷的袭击。在水田劳动或者在河里游泳, 应立即离开水中, 以防雷电通过水的传导而遭雷击。在雷雨中, 若感到头、颈、身体有麻木的感觉, 这是即将遭受雷击的先兆, 应立即躺下。万一遇到被雷电击昏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挤压按摩,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建(构)筑物防雷电城市的高大建(构)筑物不断增加,导致雷击事故不断加剧;建(构)筑物内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抗干扰能力较弱的现代化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 不少高大建(构) 筑物的防护设施不完善使它们的防雷能力先天不足; 大量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未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设计安装防雷电装置便投入使用, 这些都成为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杜绝雷电灾害重在预防。高大建(构) 筑物要按规范要求安装防雷电设施, 要严格对建(构) 筑物防雷电设施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督、竣工验收。开展广泛的防雷知识宣传, 特别是对那些高大建(构)筑物的所有者,要逐个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对无资质、资格证进行防雷设施设计、施工的单位要坚决取缔,做到防患于未然。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电加油站、液化气站、天然气站、输油管道、储油罐(池)、油井、弹药库等易燃易爆场所, 如果缺少必要的防雷电设施, 将会因雷电灾害造成重大的损失。这类场所除安装防直击雷的设施外, 对储气(油)罐(池) 及管道、设备等还必须安装防静电感应雷、防电磁感应雷的装置,指定专人看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向专业检测机构申请检测。 计算机及其场地防雷电不少单位为防止计算机及其局域网或广域网遭雷击, 便简单地在与外部线路连接的调制解调器上安装避雷器,但由于静电感应雷、防电磁感应雷主要是通过供电线路破坏设备的, 因此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防雷保护首先是合理地加装电源避雷器, 其次是加装信号线路和天馈线避雷器。如果大楼信息系统的设备配置中有计算机中心机房、程控交换机房及机要设备机房,那么在总电源处要加装电源避雷器。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必须在 0 区、 1 区、 2 区分别加装避雷器( 0 区、 1 区、 2 区是按照雷电出现的强度划分的)。在各设备前端分别要加装串联型电源避雷器( 多级集成型), 以最大限度地抑制雷电感应的能量。同时, 计算机中心的 MODEM 、路由器、甚至 HUB 等都有线路出户,这些出户的线路都应视为雷电引入通道, . 都应加装信号避雷器。对楼内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进行防护的同时, 对建(构) 筑物再安装防雷设施就更安全了。 高电压设备防雷电电力系统的发电站、高压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等的高电压设备, 在雷电发生时极容易产生超高电压, 造成设备损毁。通常在工程上, 往往要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对高电压的耐受能力采用一级或多级设防。通过采用输电网金具接地、相线与地线间并联电容器或变压器隔离等方法把高电压雷电脉冲的幅值降低,使设备受到保护。 2. 防雷电方式防雷电方式有常规和非常规两种。 常规防雷电常规防雷电可分为防直击雷电、防感应雷电和综合性防雷电。防直击雷电的避雷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防感应雷电的避雷装置主要是避雷器。对同一保护对象同时采用多种避雷装置, 称为综合性防雷电。避雷装置要定期进行检测, 防止因导线的导电性差或接地不良起不到保护作用。 避雷针防雷电以避雷针作为接闪器的防雷电。避雷针通过导线接入地下, 与地面形成等电位差, 利用自身的高度,使电场强度增加到极限值的雷电云电场发生畸变,开始电离并下行先导放电; 避雷针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尖端放电; 形成向上先导放电; 两者会合形成雷电通路, 随之泻入大地,达到避雷效果。实际上, 避雷装置是引雷针, 可将周围的雷电引来并提前放电, 将雷电电流通过自身的接地导体传向地面,避
如何防止雷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