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放射性肺炎的CT影像学评价.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放射性肺炎的CT影像学评价.doc放射性肺炎的CT影像学评价杜维健宋喜军(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辽宁营口11500刀【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164-02【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性肺炎CT的影像学表现对于临床诊断放射性肺炎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评价放射性肺炎CT图像与其病理及发病机制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放射性肺炎30例,总结临床症状和CT的影像学表现;通过回顾放射性肺炎发生机制,并根据其病理变化分析所产牛的CT影像表现。结果3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均有典型表现,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表现为照射部位相一致的磨玻璃样、点片状模糊影,此外有纤维条形影、代偿性肺气肿、胸膜粘连、纵隔移位等影像学特征,这些影像学征象反映了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证据。结论CT对于诊断放射性肺炎,确定其病变范围,肺内损害程度等提供诊断依据,对于指导临床及早控制病情,观察病情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甚至对评估放射治疗方案,放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等都具有很大意义。【关键词】放射性肺炎发病机制CT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部、纵膈、胸壁等部位肿瘤经过放射治疗后,放射野内正常肺组织受到放射性损伤所致。发病机制为放射线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空泡化、囊样化,以致阻塞管腔,引起毛细血管的栓塞,出现肺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放射性肺炎表现,同时引起纤维蛋白的凝聚并分泌胶原造成纤维化。吞噬细胞受炎性分泌物刺激后产牛过量的自由基导致肺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纤维细胞增殖,出现肺纤维化改变。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肺充血、水肿、肺间质增厚及肺泡萎陷。放射性肺炎的发牛与放射治疗方法、剂量、时间、面积有密切关系。1资料与方法搜集放疗科2009年4月到2011年4月间30例放射性肺炎病例CT影像资料•,包括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30到60岁之间,,其中肺癌者20例,食管癌者4例,纵膈肿瘤3例,乳腺癌者3例。放疗期间接受ELEKTAPrecise直线加速器适形照射,剂量6000〜7000cGy,分次剂量180〜200cGy,5F/W。放疗前未有过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病史,放疗后3到7周进行CT扫描。全部病例均使用Siemens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条件120KVHOmAsDelay6mmSlice6mm)和HRCT扫描(条件120KVlOOmAsDelay5mmSlice1mm)完成图像米集。⑴全部由放疗病史。⑵临床症状:刺激性干咳17例、白色粘痰11例、胸痛等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13例;肺部的实变、捻发咅、胸水等8例。,照射野范围内云絮状、斑片状影,密度较淡,与正常肺组织界限不清,为放射性肺炎早期表现。10例表现为:肺实变,内可见支气管气相;7例小叶间隔增厚、胸膜肥厚、不等量的胸水CT影像学表现,经临床积极治疗8月后发现CT复查6例表现为:纤维索条影、胸膜的肥厚粘连、纵隔肺门的移位、支气管扩张、肺不张、局限性肺气肿征象。为肺内纤维化表现。,找出之间相关性,并分析CT影像所反映的放射性肺炎的病理学改变与之相符程度。结果CT图像所反映影像征象在细节上强于X线平片,基本符合临床表现,可以做为临床上诊断放射型肺炎的主要手段,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

放射性肺炎的CT影像学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63 KB
  • 时间20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