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六讲民族祥瑞与禁忌文化主讲人:牛传海民族祥瑞——四灵龙凤麟龟龙?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屈能伸,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能飞能舞, 能升天能潜渊。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 后成为皇权象征。?龙的种类很多,变化无穷:有鳞曰蛟龙, 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卧地的为蟠龙,好水的为晴龙,识火的为火龙,善吼的为鸣龙。龙的正统叫做苍龙。?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关于龙的起源: ?一种说法认为,龙源于自然现象,是先民在观察闪电霹雳的形象萌发的灵感。?一种说法则认为龙起源于鳄,诸如扬子鳄之类,因为它们都是远古社会巨大的爬行动物。?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龙起源与原始的图腾文化有关,是蛇图腾再综合其他图腾的一种演变。?“龙身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头顶博山,口生须髯,颔含明珠,项有逆鳞。”?“天师造化何曾有,世上生物上上尊。”是一个超自然的、威力无比的、神圣的想象创造。元以前的龙基本是三爪的,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明代流行四爪龙, 清代则是五爪龙为多。?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皇帝穿”龙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龙之九子“龙生九子,俱不成龙”一名蒲牢,好鸣, 为铜钟稚龙,声宏远震九海天涯。二名囚牛,好音, 为胡琴头刻兽。三名睚眦( yá zì),好杀, 为刀剑吞口,魂于苍凌游天,气若玄刀斩地。四名嘲风,好险, 为殿阁走兽。五名狻猊( Su ā nni ),喜烟好坐, 形如狮, 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常为佛前座骑。六名赑屃( bìxì),好负重, 背驮丹书古碑,龟形而神冥。七名狴犴( bìàn),好讼, 虎首兽身, 镇守牢狱,其威如刑,其厉如霸。八名饕餮( tāo tiè),好食, 身覆祭鼎玉案,魂系百味珍馐。九名鸱( ch ī)吻,好吞, 为殿脊守兽,双目炯然,上眺碧云天九重,下望幽狱十八层。
第六讲 民族祥瑞与禁忌文化-课件(PPT精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