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铭故居导游词.doc张石铭故居导游词张石铭故居位于湖州市南浔镇西街,导游会根据景点的特色,介绍给游客了解。下面是范文大全为大家带来的张石铭故居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张石铭故居导游词范文1 张石铭故居位于湖州市南浔镇西街,又称懿德堂,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的南西街,面临南市河(浔溪),坐西朝东,建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1920xx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是清末民初张钧衡(张石铭)的私家住宅,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而著称。 1887年张钧衡的父亲张宝庆去世,1892年,祖父张颂贤去世,1920xx年,张钧衡与叔父张宝善(张静江父亲)分家,张石铭在分家后继承的祖业包括丝绸、盐业,以及上海慎大钱庄、东南信托公司和一些房地产。不过他并不亲自经营,而是热衷于收藏字画、金石、碑刻、奇石、书籍(超过十万卷),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并与吴昌硕、毛福庵等文人名士过从甚密。1894年(光绪二十年),张石铭还在乡试中考中举人。分家后,张宝善居住东大街祖宅尊德堂,而张石铭与母亲桂太夫人在张家的产业启泰酱盐店河对岸买下诗人董说旧宅和顾氏旧宅,兴建了一处规模更大的宅院懿德堂。这所大宅占地面积4792平方米,坐西朝东,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各式楼房244间,建筑面积6137平方米,远远超出一般江南大宅院的规模。第一进张氏旧宅进门厅后的第一进是轿厅, 由于厅后两侧设计了小天井,从而解决了江南地区轿厅采光不良的问题,两侧墙面镶嵌的四块石雕是常见的福禄寿三星和八仙过海的图样。轿厅通过腰门与后面相通,上面有精致的砖雕,门额为吴淦题写的竹苞松茂。第二进芭蕉厅前的漏明廊窗第二进正面的大厅面阔三间,名为懿德堂,表示张石铭对母亲桂太夫人的敬重,匾额由甲午状元、实业家南通人张謇所书。红木案桌上,放置一对古瓷花瓶,两侧还有一对落地镜,象征主人对平静生活的期望。大厅专供婚丧等大典之用。第三进第三进为主人的住处,二层楼,楼下落地长窗,整幢楼所有的门窗、栋梁、走廊、楼梯、屋檐,都布满了雕刻精美的古代戏文故事。楼上的一圈玻璃窗镶嵌的是法国进口的刻花兰晶玻璃,图案是菱形的四时花卉鲜果,蓝白相间,而且奇特的是玻璃上从不积灰,从来不用擦洗也始终保持清洁。第四进第四进内有芭蕉厅,厅前的漏明廊窗镶嵌石刻芭蕉叶,叶片宽大舒展,上面有一些圆孔,据说曾镶嵌了透明的玉石,用以表现芭蕉叶上的露珠。厅前天井中,则安置一产于广东英德、形似展翅雄鹰的假山石,名叫鹰石,是南浔三大奇石之一。还有两栋高大的西式洋楼,内设舞厅,墙面上镶嵌彩色瓷画瓷板,墙面屋顶均用洋红砖瓦砌筑。洋房前庭院中栽着两枝广玉兰已有150年树龄。张氏旧宅的西面原来还有占地30亩的适园,设有碑廊,镶嵌了很多张石铭收藏的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适园已经毁于抗日战争。张氏旧宅建成后,张石铭在此只住了几年,从辛亥革命时起,张石铭就带着家眷移居上海,只有母亲桂太夫人在此居住,直到1920xx年去世,此后这里基本空关,只是在清明上坟时张家人来此小住。1949年以后,军队曾进驻这所宅院数年,撤离时带走了里面的红木家具。此后南浔镇政府代管房屋,长期空置。1975年这所宅院卖给了上海茶叶公司,作为仓库之用。1980年代下半期,上海茶叶公司又将房屋租给了几家皮件工厂。1989年3月,张家懿德堂被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南浔镇政府再出资210万元买回房屋,对豪宅进行整
张石铭故居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