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初中语文新教材的改革
——苏教版课标《语文》与人教版课标《语文》之比较
华罗庚实验学校张五芳
中国语文教材自1902年语文设课以来,经过多次变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教材多样化以后,全国编写了数十套不同体系,不同风格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呈现“百花争艳”的态势。现就21世纪初中出现的两大初中教材——人教版课标《语文》与苏教版课标《语文》作一简单比较,以此管窥语文课改之前沿动态。
相同的编写宗旨
两套教材都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相似的教材价值
两套教材教有很强的整体综合教学效应,是系统思想运用于语文教材设计的新尝试。它们头绪少、体积小、容量大、渗透性强、综合程度高,语文内容厚重,便于作用于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以说,两套教材都是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并且利教便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教材信息容量大。每册书部有6个单元,平均为30篇文章。课文后,单元后设计的题目,题量比过去相应减少,弹性的选择性自主背诵篇目增加,必背篇目比过去减少,实际上中考背诵压力也有所降低。
结构整合渗透性强。两套教材都能融读写听说于一炉,凸现了知识渗透,方法、习惯、能力整合,几乎每单元都有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训练要求。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应用中加深理解课文,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的结构体系
(一)苏教版《语文》结构体系
整体结构分为三大板块:整合性单元,专著、名著推荐与阅读。
整合性单元含课文4~6篇,课文绝大多数是名家名篇,更突出地体现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注入时代活水
”的精神,在各单元之后,还安排了“诵读欣赏的诗歌或课文,由学生大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以丰富语文积累。每篇课文后设计的探究、练习”,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单篇课文,并为单元后“综合学习与探究”,从本单元课文中提取有联系的语文要素。编写五、六条综合学习与探究题。
所编综合学忆性理解性的题目,而是多维多角度的综合应用题。题型大体是:①从一组课文的思想文化内涵上帮助学生找出交叉点,联系点(或同或异),并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理解、体悟和欣赏课文。②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引导学生探求一组课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他们对一组课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他们对一组课文或某些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所编“名著推荐与阅读”,则一册推荐一部分,均是中外名著中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精典,安排了导读、精彩片段及思考题三块,以便于教师引领学生作整本书的阅读。
所编专题类型则主要为:探究式,如《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气象物候》;言语实践式,如《广告多棱镜》;体味感悟式,如《我心中的语文》。
综观整六册苏教版语文课本,其主要特点与创意表现为:第一,建构了全新的结构体系,突出了语文实践性。第二,跨学科
21世纪初初中语文新教材的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