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现状与改革建议
湛江一中刘倩
摘要:文章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改革之后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进一步修正的意见,希望高中语文教材能真正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关键词:理念新课程工具性人文性作文文言文口语
绪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高中语文教材终于改革了,语文专家组提供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很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考试为本,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师为本。课程的基本纲领是,通过语言文字的驾驭和运用,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从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力,人文关怀,集中到感知、情感、意志的全面发展上。还把阅读、写作、口语交流,作为统一的有机体,旨在社会竞争力的提高。这个标准最大的好处就是彻底把语文课程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是令人鼓舞。遵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的高中语文教材出炉了,新教材比旧教材在各个方面都有优越性,如充满了时代气息,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等等,但新教材从2000年出第一本试验修订本到2003年,新教材已经经历了三次变革,这说明我们的新教材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在探索中逐步完善。
一、现状分析
现行新编高中语文课本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变化,都是可喜的令人鼓舞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作文和口语三位一体。中学语文的改革力度很大,新编语文课本把阅读的范文和“写作、口语和交际”作三位一体地并列,虽然从理论来说,早已有人提出,但是,作为一种改革的纲领,则第一次认真标举。过去的课本实际上是孤立地把重点放在阅读上,脱离了写作和口语交际,失误甚大。新编本提出三者有机平衡,从教学理论上来说是一大进展。这无疑有利于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意义不可低估。中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无疑应该集中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上。口头和书面的表达,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阅读本来并没有自己的目的,它应该是为提高学生的书面创造和口头的交流服务的。
如果既不会作文,也不善于口头交际,书读得再多,分数考得再高,素质也就无从谈起。上面千条线,这就是课本中多种多样的经典性的作品;下面一根针,这根针,就是作文和口语表达。当然,针的质量,不能离开线,课本的反复精选、不断调整是不可忽略的。新编课本从理论上把最能表现学生素质的这三个环节平衡了,这是令人振奋的。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教材继承了语文课程工具说,但对工具说的内涵阐述得更为丰富与全面。它不仅继承了语文是思维的工具的传统提法,还着重强调了它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性的一面。“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新课程还充分揭示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特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曾几何时,对语文的工具性的理解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在语文教育中,知识教学几乎成为课堂的主宰和不二法门。教师津津乐道的是知识的灌输,学生孜孜以求的是知识的接受和累积。而语文课本中的道德陶冶、审美的娱乐和人性的阐扬,被弃置一边。新课程在捍卫语文工具性这个根本属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旨在倡导通过人文学科本身所独具特色的价值理性和方法去引导语文教育,以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各种人文资源,从而达到塑造全球化时代新型公民的形象的目标。它不但对于矫正目前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对于抵制日趋低下的世风也有积极的作用。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现状与改革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