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数学课程衔接的教学建议.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初、高中数学课程衔接的教学建议
我市普通高中从2006年开始进入新课程实验,高中数学使用人教B版新教材,进行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新教材融进了近代、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旧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增多,教材明显变厚,而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又减少了;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为了更好的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特提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建议如下:
一、产生衔接教学的原因
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不同,初中学生通常指的是少年期,也就是儿童向青年的过渡期,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变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相互交错的时期;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有意识记忆虽然占主导地位,但识记的目的性还比较被动,年级越高,意义识记的成分越高,机械识记的成分相对减少,对词的抽象记忆能力有较快发展,但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识记仍高于抽象材料,因此直观教学仍占重要地位。
高中生通常指青年初期,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高中生的认知发展也逐渐趋向成熟和稳定,逐渐丰富和深刻。高中生的感知能力有了更大的发展,虽然还存在不细致,精确性不够等缺点,但感知更有了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高中生的注意力发展一般已达到成人水平,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较大发展。高中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理论思维开始形成,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代替了经验型思维。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和升华。在学习方法上、自学能力上、思维习惯上,都对高中学生有了较高的要求。高一学生昨天还是初中生,今天就是高中生;知识昨天是初中教材,比较容易、简单,高一一开学,就是高中教材,变得抽象难懂。台阶太高,缺少一个缓冲过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是普及教育,《初中课程标准》在某些知识点的要求只是最为一般的要求,与高中阶段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在高中阶段又缺少针对初中这些知识点与高中阶段的要求的衔接准备的课时存在。
由于学生年龄段的不同,课程标准要求不同,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和严格的论证推理。又由于多数高中老师是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多数刚带完高三,突然的对象变化使他们在教学时有意或无意间要求偏高。因此形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较大反差,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因此学生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很快就表现出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不适应,而我市的绝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后将继续升入普通高中继续学习,因此根据这种要求的差异和《高中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变化及改革,考虑到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必要的过渡准备课时对多数普高的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做用。
二、实施衔接教学的建议
:课时的增加依据《高中课程标准》与《初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考虑与普高必修模块的衔接,选修部分的内容不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五个差异较大的方面进行衔接过渡: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五个差异:
心理认知的差异
学习方式的差异

高中数学课程衔接的教学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机械CAD论坛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1-18